[发明专利]适用于地球同步卫星混合推进入轨的联合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6078.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沈红新;蒯政中;张天骄;黄岸毅;李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24;G06F17/15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04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地球 同步卫星 混合 进入 联合 优化 方法 | ||
1.适用于地球同步卫星混合推进入轨的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初始入轨状态和设计变量;具体包括:
设定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和倾角分别为hp0、ha0、i0,则初始轨道的半长轴为:
a0=re+(hp0+ha0)/2 (1)
式(1)中,下标p和a分别代表近地点和远地点,re代表地球赤道半径,取值re=6378km;确定目标同步轨道半径为rs=42165km;
确定设计变量:
x=[x1 x2 x3]T (2)
式(2)中,x1,x2,x3取值范围都是[0,1],确定过渡轨道的近地距、远地距和倾角的取值范围分别为[hpmin,hpmax],[hamin,hamax],[imin,imax],则过渡轨道的近地距rptrans、远地距ratrans和倾角itrans分别表示为:
rptrans=re+hpmin+x1(hpmax-hpmin) (3)
ratrans=re+hamin+x2(hamax-hamin) (4)
itrans=imin+x3(imax-imin) (5)
其中近地距取值不能大于远地距rptrans≤ratrans;
步骤2、建立第一批次推进的控制模型,得到两次脉冲控制量Δv1,1和Δv1,2;Δv1,1和Δv1,2表示为:
式(6)中,rp0为火箭入轨的近地点地心距离;atrans1为第一批次推进的第一次控制后半长轴,表示为:
atrans1=(rp0+ratrans)/2 (8)
式(7)中,vtrans2-为第一批次推进的第二次脉冲控制施加前的速度,表示为:
式(9)中,μ=398600.44km3/s2为地球引力常数;
式(7)中,vtrans2为第一批次推进的第二次脉冲控制施加后的速度,表示为:
式(10)中,atrans2为第一批次推进的第二次控制后半长轴,表示为:
atrans2=(rptrans+ratrans)/2 (11);
步骤3、建立第二批次推进的控制模型,得到两次脉冲控制量Δv2,1和Δv2,2;Δv2,1和Δv2,2表示为:
式(12)中,vtrans3为第二批次推进第一次控制后的速度,表示为:
式(14)中,atrans3为第二批次推进的第一次控制后半长轴,表示为:
atrans3=(rs+ratrans)/2 (15);
步骤4、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满足终端条件的控制参数并优化求解;建立的目标函数是最小化第二批次推进的速度增量,约束条件是第一批次推进速度增量之和不超过最大速度增量Δvmax,表示为:
式(16)中,Δvmax根据火箭方程获得:
Δvmax=cln(m0/(m0-mfuel)) (17)
式(17)中,m0和mfuel分别表示初始质量和第一批次推进携带燃料;c=Ispge,Isp表示第一批次推进的比冲,单位为s;ge=9.80665m/s2是地球重力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球同步卫星混合推进入轨的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matlab fmincon优化求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未经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60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电用快速插拔接头
- 下一篇:一种智能移动折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