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5541.1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余昊宸;王磊;杨同禄;陈洪野;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7/30;C09J123/08;C09J11/04;C09J11/06;H01L31/048;H01L31/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艳斋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格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网格胶膜,包括透明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层上的反光层,所述透明层为透明胶膜,所述反光层包括若干反光条,所述反光条对应相邻两个电池片的间隙设置,若干所述反光条平行、垂直于所述电池片交叉排列形成网格。本发明制得的网格胶膜制备工艺简单、可显著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封装胶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光伏发电领域而言,高转换效率和低制造成本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目前,光伏组件中由于电池片之间存在间隙,照射于该间隙处的光线无法被电池片充分吸收利用;并且,可透光的电池片也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导致光伏组件的效率低于电池片效率。
白色高反射背板能够利用间隙处的光线,背层胶膜采用白色胶膜同样能够部分利用该光线,且功率增益高于白色背板。二者的原理均为将间隙处的光线反射至前层玻璃,并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反射甚至全反射,最终将光线射向电池片正面。
然而,对于双面电池而言,背层若采用白色胶膜,则会遮挡背面的太阳光,无法发挥双面电池的优势。针对上述问题,网格胶膜应运而生,其通过在电池片间隙处设置高反射的胶膜,电池片区域设置成透明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间隙处的太阳光,而且完全不遮挡背面光线,完美兼容双面电池。
CN111718661A公开了一种网格化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网格化封装胶膜包含有胶膜表层,用于阻隔紫外线,并为反射网格层提供附着基础;反射网格层,具有网格状结构,用于反射光线,反射网格层的轮廓与位于两片电池片的间隙以及电池片与组件边缘的间隙相适配;透明胶膜层,用于封装光伏背板或背面光伏钢化玻璃,设置于所述反射网格层远离所述胶膜表层的一侧。该封装胶膜具有反射网格层结构均匀稳定且不会随着透明胶膜层的流动交联变形的优势,并且,作为反射网格层的形成基础的胶膜表层也可以阻挡紫外线,防止位于其后的反射层、胶膜层及背板的老化变形。但是,该发明的反射网格层为含氟涂层,易老化,且与EVA相容性不好,制备方法需使用微凹网纹涂布、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流程复杂,成本较高,不适于实际生产应用。
CN106945378B公开了一种网格状双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网格状双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由高反光胶膜层与透明胶膜层通过热熔粘结或胶黏剂粘结组成,高反光胶膜层呈网格镂空状,其网孔的形状、尺寸和位置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形状、尺寸和位置一一对应;该发明的网格状双层结构封装胶膜可应用于封装各类光伏组件,通过充分反射电池片间隙位置的光线,提高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发电量,同时节省了产品的材料成本,扩展了高反光胶膜的用途。但是,该方法是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烯烃弹性体双层共挤膜上印刷白色油墨,由于EVA和POE不易印刷,可能会导致油墨印刷不上或印刷不均匀,导致网格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得的网格胶膜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网格胶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可显著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网格胶膜,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格胶膜,包括透明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层上的反光层,所述透明层为透明胶膜,所述反光层包括若干反光条,所述反光条对应相邻两个电池片的间隙设置,若干所述反光条平行、垂直于所述电池片交叉排列形成网格。
本发明的网格胶膜,采用网格状反光层与透明层复合结构设计,来保证良好的粘结性能以及高的发电功率。
本发明通过对反光层的配方调整,可以显著的提升发电功率。
按质量份计,所述反光条包括如下组分:
树脂的质量份为80-98份,例如为80份、81份、82份、83份、84份、85份、86份、87份、88份、89份、90份、91份、92份、93份、94份、95份、96份、97份或98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5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