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5145.9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0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弟图;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薄料卷芯去 套筒 卷取 方法 | ||
1.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极薄料在焊缝及焊缝两侧的轧制得到一段带头段,再进行卷取并形成卷芯,带头段的两端分别平滑地过渡至极薄料的产品厚度,带头段的厚度大于极薄料的产品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带头段的长度为6~8m,或者带头段在卷芯缠绕4~5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带头段的厚度是极薄料的产品厚度的2.0~2.5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极薄料原料由四个机架的HC轧机进行轧制最终形成带头段,再进行卷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HC轧机沿轧制顺序依次为1#机架、2#机架、3#机架和4#机架,焊缝控制过程的起点标记为A点、终点标记为B点,变规格过程的起点标记为C点、终点标记为D点,A点和D点之间分别为焊控过渡区AB段、焊控延时区BC段和变规格过渡区CD段,焊缝处于焊控延时区BC段;极薄料在焊缝控制过程前为规程Ⅰ,在变规格过程后为规程Ⅱ;
焊缝控制过程的厚度为:3#机架的焊控目标厚度h′3为:h′3=h3+ξ·ln(H0/h4),式中:h3为3#机架的出口厚度,ξ为经验系数,取值0.25~0.30,H0为极薄料原料的厚度,h4为4#机架的出口厚度;
1#机架、2#机架和3#机架的机架速度按表1进行设定;
表1 1#~3#机架的机架速度
表1中的各符号含义分别为:hi,j为i机架规程j的设定厚度;h′i为i机架焊控目标厚度;Vi,(j)为i机架的第j次轧辊设定速度;fi,(j)为i机架规程j的前滑值;fi,int为i机架中间规程前滑值;
4#机架在规程Ⅰ时的入口钢速度vH4,I为:式中:v4,I为4#机架规程Ⅰ轧辊线速度;f4,I为4#机架规程Ⅰ前滑值;h4,I为4#机架规程Ⅰ出口厚度;H4,I为4#机架规程Ⅰ入口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4#机架的焊控目标厚度h'4基于焊缝通过时4#机架入口速度保持不变的原则进行计算确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变规格过程的速度:式中:VDPC为4#机架的变规格速度;Lst为机架间距;ls机架间预留的安全长度;tAB=max(tAB,ΔV(i,j),tAB,ΔS(i,j));tCD=max(tCD,ΔV(i,j),tCD,ΔS(i,j));tAB,ΔV(i,j)为焊控过渡区经过每个机架时第i机架的速度;tAB,ΔS(i,j)为焊控过渡区经过每个机架时第i机架的辊缝调节时间;tCD,ΔV(i,j)为变规格过渡区经过每个机架时第i机架的速度;tCD,ΔS(i,j)为变规格过渡区经过每个机架时第i机架的辊缝调节时间;t'为焊控延时区经过单个机架的轧制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薄料卷芯去套筒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VDPC的取值为12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51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