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44937.4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阿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飞(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梁亚静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耳机降噪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隔离箱体,设置有用于将隔离箱体封闭的密封门;台面,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可位移地连接在隔离箱体内,并可延伸至隔离箱体外或收纳至隔离箱体内;耳机放置架,设置于台面的中部;扬声器,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可位移地设置在耳机放置架的两侧,并可相对于耳机放置架调节位置角度。如此设置,可将台面移至隔离箱体内部,从而使得整个测试装置处于密闭空间内,测试结果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而且通过移动扬声器的位置,可对耳机进行不同方向的噪音测试,从而对耳机的降噪功能起到了全方位的测试,有利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降噪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耳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由于降噪耳机的极佳体验购买降噪耳机。降噪耳机是利用技术手段达到降低噪声的耳机产品,其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耳罩与耳朵形成良好的包围结构形成封闭空间阻隔外界噪音的被动降噪技术,另一类是通过电子技术实现降噪的主动降噪技术。
被动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来隔绝外界环境,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效果完全是采用物理结构实现的而非电子结构,造价一般较为低廉。另外由于采用封闭的结构,佩戴时间久了经常会造成耳朵不适。被动降噪技术对高频信号隔绝效果很好,对中低频噪声降噪效果不好,而我们生活中的噪声大多是处于中低频段,因此被动降噪效果非常有限。
主动降噪技术也叫有源降噪,是利用麦克风采样环境噪声,经过数据处理后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来抵消噪声。主动降噪概念是1936年由德国物理学家Lueg提出[1-2],Bose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专为航空设计的第一款主动降噪耳机产品。推出之初,由于其昂贵的成本主要还是用于航空、军工等领域。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十几年以后降噪耳机才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动降噪技术采用的是声波的叠加抵消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两个信号互相叠加时,就会产生干涉现场,两波相消。基于这一原理,主动降噪系统的实现首先必须通过传声器采集周围环境的噪声信号,因此消费者在使用有源降噪耳机时,会发现机身处都有一到两个小孔,这两个小孔的位置就是采集传声器的位置,主动降噪耳机目前有非常多的技术、算法,来实现更加精确的降噪功能,例如闭环路系统、开环路系统、自适应主动降噪耳机系统等。
为保证降噪效果,需要精确获取每个降噪耳机佩戴于人耳时的声学传递函数。目前,降噪耳机在研发与生产阶段,通过将降噪耳机佩戴在人耳模拟装置或真人上进行声学测试,通过测试结果获取声学传递函数。
其中,使用真人,则容易因为不同的佩戴习惯导致测试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可能导致损失部分降噪效果,同时长期听噪音容易造成人耳的听力损伤;而使用人耳模拟装置,其大都是在开放式空间中进行测试,不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由于噪声源的存在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另外,现有的测试装置使用时,其噪声源只会对着测试耳机的一个方向进行传递,而日常生活使用耳机时,噪声是从不同的方向进行传递的,从而造成模拟出的噪声源单一,检测效果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测试装置通常在开放空间测试耳机的降噪效果,模拟出的噪声源单一,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测试装置通常在开放空间测试耳机的降噪效果,模拟出的噪声源单一,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包括:
隔离箱体,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隔离箱体封闭的密封门;
台面,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可位移地连接在所述隔离箱体内,并可延伸至隔离箱体外或收纳至隔离箱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飞(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飞(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4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