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移动式原位脱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1747.7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兵;张琳;张诗华;汪坤;蒋荷琴;庞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反应器 及其 移动式 原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移动式原位脱膜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反应器本体和配水筒,反应器外壁内侧和配水筒外壁之间围合的区域为反应池,多个隔墙将反应池均匀分割成多个反应单池;移动脱膜系统包括移动单元和搅拌单元,移动单元包括活动横梁,活动横梁两端均设有滚轮,反应器外壁与配水筒顶壁上分别设有一圈与滚轮相配合的外环轨道和内环轨道,搅拌单元包括伸缩中空套管,伸缩中空套管的底部设有搅拌叶轮。为了解决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脱膜困难、异位脱膜操作麻烦、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原位脱膜的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实现了集污水处理与脱膜于一体的目标,脱膜效果高,运行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移动式原位脱膜方法。
背景技术
填料,又叫生物载体,作为固着型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附着载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膜法处理的污水厂。经过长时间运行后,悬浮填料上生物膜老化,聚集在其内部空间表面,难以自行脱落,导致生物膜活性降低,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为了保持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厂要么更换新的生物载体,要么将生物载体自反应池中捞出进行人工异位脱膜,如进行长时间的暴晒脱膜、振动筛脱膜,然后再重新使用,不仅脱膜难、操作麻烦,且成本通常较高。同时,在进行生物载体更换或异位脱膜时,污水厂必须停止运行,严重影响生产。因此,为解决悬浮生物载体脱膜难、操作麻烦、费用高、更换或异位脱膜耗时耗力,影响污水厂运行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更为方便、有效的原位脱膜的生物膜反应器及其脱膜方法。
经检索,有关悬浮生物载体脱膜的技术已有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092850A,公开了一种MBBR处理高盐废水的填料脱膜方法,采用酸+氧化剂清洗的方法进行积累高盐分无机生物膜的脱落,脱膜效果较好,但由于没有相适应的反应器,也只能进行池外的异位脱膜。
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514051A,公开了一种自脱膜生物载体内循环过滤技术及其装置,以一种提升管吸取载体,并加以水冲洗载体的物理方式去除载体生物膜,实现老化生物膜的脱落分离。但专利适用于生物滤池,载体多为堆积载体,处于整个反应池的底部;而对于悬浮载体,其可能分布在反应池的各个位置,该方案的提升管无法有效吸取载体进行自循环脱膜。
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333368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载体填料无损循环与脱膜一体化装置,以外加管式反应器的方式提供高频变压挤压的能力使生物膜与载体分离,该方案能够有效的使生物膜与载体分离,但其外加的管式反应器较为复杂,不利于水厂的运行维护,同时每个反应池需单独添加一台管式反应器,造价相对昂贵。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悬浮生物载体内部生物膜脱膜困难、异位脱膜操作麻烦、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移动式原位脱膜方法,该反应器实现了集污水处理与脱膜于一体的目标,不仅能够完成正常的污水处理,而且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原位脱膜,脱膜效果高,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反应器本体和设置在反应器本体中心位置的配水筒,反应器外壁内侧和配水筒外壁之间围合的区域为反应池,反应池内环绕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隔墙,多个隔墙将反应池均匀分割成多个反应单池,反应单池内均装有悬浮填料;还包括移动脱膜系统,移动脱膜系统包括移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活动横梁,活动横梁两端均设有滚轮,所述反应器外壁与配水筒顶壁上分别设有一圈与滚轮相配合的外环轨道和内环轨道,搅拌单元包括固定在活动横梁下方的伸缩中空套管,伸缩中空套管的下端设有搅拌叶轮。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脱膜系统还包括加药单元,其中加药单元包括设置在配水筒顶部中心位置的储药箱和加药软管,所述加药软管的一端与储药箱相连,另一端延伸至伸缩中空套管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1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造石英石变色板材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电机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