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展开机构末端运动轨迹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40219.X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高鹏;赵帆;王怡倢;王海元;汪龙;时杰;郭庆;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58 | 分类号: | G01S17/58;G01S17/42;G01S17/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丽荣 |
| 地址: | 10008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展开 机构 末端 运动 轨迹 测试 方法 | ||
1.一种空间展开机构末端运动轨迹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空间展开机构的末端外壳和末端轴线的关系;
b、标定固定基准与测试台面的关系;
c、对空间展开机构开展运动试验,计算末端的振动量以及速度、加速度及其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间展开机构的装配过程中,将固定基准标定至支撑结构的靶点,并将空间展开机构的末端轴线靶点标定至末端外壳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在空间展开机构的末端外壳靶点上设置动态靶球,再使用激光跟踪仪建立动态靶球与末端轴线靶点的关系,标定出末端外壳靶点与末端轴线靶点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功能性能试验前,将支撑结构的靶点恢复至固定基准,并将末端外壳靶点恢复至末端轴线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在固定基准和测试台面上设置靶点,标定出固定基准的靶点与测试台面的靶点的关系;
利用测试台面的靶点作为固定基准的参照,利用激光跟踪仪建立固定基准坐标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对空间展开机构开展运动试验前,利用激光跟踪仪将测量台面的靶点统一至固定基准坐标系,并利用激光跟踪仪牵引末端轴线靶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动态采集动态靶球的移动坐标,得出坐标点云;
将动态靶球的坐标点云转换为固定基准坐标系下的点云,得出运动轨迹曲线,转换模型为:
其中,TrackerCal为设备坐标系,△x、△y、△z为设备坐标系与固定基准坐标系在三个方向的偏置量;xT、yT、zT为设备坐标系坐标轴;ε为设备坐标系与固定基准坐标系对应坐标轴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末端运动轨迹的Z坐标值的时域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并取模,计算频谱的横轴和纵轴,得到频谱图和振动量;
其中,采样频率FS为1000Hz,采样点数N以4096点为一个单元;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模型为:
其中,v(n)为第n点时的速度;a(n)为第n点时的加速度;Δt为时间间隔,△v(n)为第n+m点与第n-m点的速度差;
Δs(n)为第n-m点与第n+m点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建立速度、加速度的误差传递函数分别为:
以及
变换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误差分析模型分别为:
以及
其中,i=1,2;P=2,Xi为输入量,X1为Δs(n),X2为Δ(t),Y为输出量,即v(n),k为采样频率;Δs为位移;u为测量不确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台激光跟踪仪转站测量,采用数据同步系统对两台激光跟踪仪提供脉冲触发信号,以同步控制两台激光跟踪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展开机构为空间机械臂;
所述方法的测试对象为所述空间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8),支撑结构为所述空间机械臂的支架车(9);
所述空间机械臂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肩偏航关节(2)、肩俯仰关节(3)、第一臂杆(4)、肘俯仰关节(5)、第二臂杆(6)和腕俯仰关节(7);
所述末端执行器(8)设置在所述腕俯仰关节(7)上,所述肩偏航关节(2)设置在所述支架车(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02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