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填充菌丝复合砌块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39914.4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克志;赵杰;韩钰浩;张家铭;龚文豪;王开霖;刘广磊;陈泽乾;苏华;徐继乾;朱志腾;江源;骆俊浩;张佳乐;董传真;黄腾;庄肃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3/02;C08K3/013;C08K3/36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填充 菌丝 复合 砌块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填充菌丝复合砌块的生产工艺,其特点是,包括环境消毒、复合材料、放置培养、压制培养和烘干灭活等步骤;所用材料为食用菌菌糠,以砂和淀粉为主要原料,材料生命期全过程不添加其他化学试剂和耗能材料,只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便可成型。材料成型后得到的菌丝砖性能指标达到了砌块的强度标准,是目前建筑砌块较佳的替代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高分子材料复合技术领域,特别是以食用菌废弃菌包为原料的一种用于建筑填充菌丝复合砌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填充材料都有着一定的弊端;在节能环保方面,生产水泥与黏土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伴随着三废的排出,污染生活环境,危害身体健康;在功能性方面,许多现有的填充材料功能单一,结构性、保温性、节能性没做到兼顾协调,目前新兴材料未能很好的替代传统材料;正因如此,菌丝填充复合砌块可以解决现有填充材料耗能、功能单一等问题,菌丝复合材料在建筑行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使用价值。
近年来真菌菌丝因其独特性能而备受关注;在环保方面,用真菌菌丝体降解污染物,可提供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的新途径;在成型方面,用真菌菌丝体制作复合材料,是一种纯生物、无污染、易降解的成型工艺;在性能方面,菌丝复合材料具有难燃、轻质、憎水的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拉、压强度。
现有的菌丝复合材料可用做保温材料、隔音材料以及包装材料等,但由于上述材料是由菌丝和强度较低的材料复合而成的,难以应用于建筑填充材料方面,且如果和强度较高的材料复合成型时间较长、强度也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填充菌丝复合砌块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建筑砌块能耗大、块体小、施工效率低、砌体自重大,抗震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填充菌丝复合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环境消毒:先将培养室使用酒精喷洒消毒,再使用紫外线杀菌1-3h;
b复合材料:将砂石筛分成不同级配并灭菌备用,配制质量比为淀粉:水=1:1的淀粉水溶液,使灭菌后砂石与淀粉水溶液充分搅拌浸润;将食用菌废弃菌包破碎后与浸润后的砂石搅拌混合均匀后,装入模具中挤密压实;
c放置培养:将上述步骤中压实抹平后的试件放入试验环境中培养;
d压制培养:试件培养7-15日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施加压力使其压缩变形后,继续在试验环境培养7-15日;
e烘干灭活:试件中菌丝在出菇前停止培养,将试件放入烘箱中烘干,进行高温灭活,最后将试件封漆。
优选地,b步骤所述的食用菌废弃菌包是指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废弃菌糠;所述的食用菌废弃菌包为平菇或灵芝。
优选地,b步骤所述的砂石是不同级配且粒径为1-10mm的砂石。
优选地,c步骤所述的试验环境是指温度18-30℃,湿度60%-70%,避光培养。
优选地,d步骤所述的施加压力使其压缩变形是指压制时限制试件四个立面的形变,同时上下两平面施加压力,使其竖向形变量在10%-30%之间。
优选地,e步骤所述的烘干是使用烘箱将试件烘干灭活,温度为121℃,烘干至试件含水量在5%以下。
优选地,e步骤所述的试件封漆是指在成型试件表面使用界面剂涂刷封闭,隔绝外部环境的水分与空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材料利用农业生产中废弃的食用菌废弃菌包,使用砂和少量淀粉为主要原料,材料生命期全过程无化学试剂,不产生污染,不需用掺加其他耗能材料,只需室温培养;2、以强度较高的砂石为骨架,增强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强度;3、材料成型后得到的菌丝砖可充当填充材料使用,是目前建筑用砌块较好的替代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99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子纸的高铁智能桌板系统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智能安全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