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薄膜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9626.9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5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铧丞;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6/64 | 分类号: | H05B6/6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薄膜 加热 装置 | ||
1.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矩形波导(1)和加热腔(2);两个矩形波导(1)的出口端(3)通过加热腔(2)连通;所述矩形波导(1)内设有沿着窄面侧内壁设置的超界面(4);所述超界面(4)从矩形波导(1)进口端(5)延伸至出口端(3),且超界面(4)从进口端(5)至出口端(3)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渐变递增,使微波在矩形波导(1)内单向传播至加热腔(2);所述矩形波导(1)的出口端(3)设有短路面(8);所述短路面(8)使矩形波导(1)的出口端(3)上设有的微波出口(9)变小;所述加热腔(2)顶部内侧设有微波上维持面(10),底部内侧设有微波下维持面(11);一个矩形波导(1)的超界面(4)位于该矩形波导(1)的底部,且和下维持面衔接;另一个矩形波导(1)的超界面(4)位于该矩形波导(1)的顶部,且和上维持面衔接;薄膜(14)、微波上维持面(10)、微波下维持面(11)三者平行,且薄膜(14)位于微波上维持面(10)、微波下维持面(11)之间;所述微波上维持面(10)和微波下维持面(11)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不变,且等于或大于超界面(4)位于出口端(3)处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界面(4)在长度方向远离加热腔(2)的起始点坐标为x0,靠近加热腔(2)的终点坐标为xL;所述超界面(4)在长度方向的各位置点的相对介电常数构成阶梯函数,位置点的坐标为x,其中xL>x>x0;阶梯函数的每个阶梯和另构建的理论函数相交;在方程中:ε′(x)表示相对介电常数随位置变化的理论函数,n(x)表示折射率随位置变化的理论函数,K为常数,K值决定了折射率的变化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率,K通过电磁仿真优化得到,k0为电磁波的波束,d为超界面(4)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界面(4)包括若干个从矩形波导(1)进口端(5)向出口端(3)依次排列的介质面板(6);靠进口端(5)的介质面板(6)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靠出口端(3)的介质面板(6)的相对介电常数;每个介质面板(6)的各位置点的相对介电常数构成的函数段对应阶梯函数的一个阶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面板(6)上设有贯穿介质面板(6)两端的凹槽(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进口端(5)的介质面板(6)的凹槽(7)截面大于靠出口端(3)的介质面板(6)的凹槽(7)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上设有薄膜进口(12)和薄膜出口(13);所述薄膜进口(12)和薄膜出口(13)均位于微波上维持面(10)和微波下维持面(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薄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波控制电源和两个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控制电源用于控制两个微波发生器发出相位可调的微波;两个微波发生器分别用于向两个矩形波导(1)的进口端(5)输入微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96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