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系统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9497.3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8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魏春成;钟华;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B60W5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胡安 |
地址: | 511365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 系统 评估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驾驶系统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高驾驶舒适度的评估准确性。驾驶系统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数据,通过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目标状态,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获取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目标状态为当前的油门或刹车处于没有外力施加的状态或出弯后方向盘回正状态;获取所述待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当前纵向加速度绝对值和目标横向加速度方差;通过所述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当前纵向加速度绝对值和所述目标横向加速度方差,计算目标驾驶舒适度值。
本发明要求于2021年09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085627.8、发明名称为“驾驶系统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系统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自动驾驶车辆,日渐满足用户的驾驶需求,会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舒适度进行评价。目前,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舒适度评价方法一般都是仅通过车身的加速度来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舒适度。
但是,上述方法中会将对驾驶舒适度不造成影响的驾驶状态因素(例如:松刹车状态)考虑了进去,导致在对驾驶舒适度不造成影响的驾驶状态因素下,得到与实际体感相悖的评分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驾驶舒适度的评估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系统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高驾驶舒适度的评估准确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系统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数据,通过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目标状态,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获取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目标状态为当前的油门或刹车处于没有外力施加的状态或出弯后方向盘回正状态;获取所述待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当前纵向加速度绝对值和目标横向加速度方差;通过所述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当前纵向加速度绝对值和所述目标横向加速度方差,计算目标驾驶舒适度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数据,通过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目标状态,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获取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目标状态为当前的油门或刹车处于没有外力施加的状态或出弯后方向盘回正状态,包括:
获取待评估自动驾驶车辆的纵向加速度趋势数据和当前纵向加速度值,得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状态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纵向加速度趋势数据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纵向加速度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若所述当前状态数据符合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处于目标状态,并将舒适度评分贡献值设置为0,得到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所述目标状态为当前的油门或刹车处于没有外力施加的状态或出弯后方向盘回正状态;若所述当前状态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不处于目标状态,判断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驾驶时刻是否为目标状态结束时刻,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获取纵向加速度方差归一化结果,得到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当前状态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状态不处于目标状态,判断所述待评估行驶车辆的当前驾驶时刻是否为目标状态结束时刻,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获取纵向加速度方差归一化结果,得到舒适度评分贡献变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9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