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8456.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东为富;夏碧华;李婷;汪洋;张旭辉;蒋杰;黄晶;陈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79/08;C08K5/14;C08K5/3492;C08K5/526;C08J3/24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邱奇琦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交联 聚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由以下各组分共混交联所得,
聚乙烯树脂65重量份;
交联剂1-3重量份;
交联助剂6-15重量份;
抗氧剂0.5-2重量份;
有机添加剂2-10重量份;
所述聚乙烯树脂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组成;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为45-55重量份,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10-2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6-20g/10min、密度为0.94-0.96g/cm3;
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密度为0.91-0.92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1,3-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苯、1,4-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苯、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炔、过氧化二叔丁基苯、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3,3,5,7,7-五甲基-1,2,4-三氧庚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助剂选自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1,2-聚丁二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抗氧剂DSTP、抗氧剂DLTP、抗氧剂1076、抗氧剂1330、抗氧剂3114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添加剂选择聚双马来酰亚胺、降冰片烯基封端亚胺和聚醚酰亚胺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将所述聚乙烯树脂磨成粉末;
步骤2,将步骤1中所述粉末与交联剂、交联助剂、抗氧剂、有机添加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料烘干;
步骤4,将步骤3中烘干的混合物料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步骤5,将步骤4中制得的颗粒磨成粉末,模压成型得到所述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粉末的尺寸为10-100目;
步骤2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在混料机中混合;
步骤3中所述烘干温度为40-80摄氏度;
步骤4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或者密炼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步骤5中所述模压成型包括模压成型工艺、滚塑成型工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将所述聚乙烯树脂磨成尺寸为10-100目的粉末;
步骤2,将步骤1中所述粉末与交联剂、交联助剂、抗氧剂和有机添加剂一起放入混料机中10-30min,混料机转速为500-3000r/min,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料放入烘箱中40-80℃烘干1-3小时;
步骤4,将步骤3中烘干的混合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或者密炼机在125~135℃以、90-120rpm条件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步骤5,将步骤4中制得的颗粒放入磨粉机中磨成粉末,通过模压成型工艺或者滚塑成型工艺制备出所述耐低温交联聚乙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4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