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失控的触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6998.6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1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蒲玉杰;李耀;张玉峰;柯剑煌;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赵琳琳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控 触发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失控的触发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热失控的触发方法,包括:提供电池单体和加热件,加热件设置于电池单体内;通过加热件对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使电池单体热失控。将加热件设置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加热件对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使电池单体热失控,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电池单体内部加热至电池单体热失控。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减小,加热件在电池单体内部扩散的范围小,加热件的热量损失较少,使得外部额外引入较小的能量既能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该方法不会破坏电池单体的结构,保证待测电池单体的气密性,可模拟电池单体更接近真实的热失控的行为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失控的触发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一种能量存储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诸多领域。电池的安全性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当前广泛研究的课题。而电池的热失控是电池的安全问题中的一种,电池热失控时电池内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热失控链式反应,导致电池起火、爆炸。同时,热失控的过程会造成热失控蔓延。热失控以及热失控蔓延事故均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目前,主要通过触发某一节电池单体热失控,观察热量在电池模组中的蔓延情况分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传统的触发热失控的方式难以模拟实际热失控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失控的触发方法,以使模拟的电池热失控过程更加贴近电池实际热失控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失控的触发方法,包括:
提供电池单体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内;
通过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使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加热件设置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加热件对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使电池单体热失控,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电池单体内部加热至电池单体热失控。加热件设置在电池单体内部,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减小,加热件在电池单体内部扩散的范围小,加热件的热量损失较少,使得外部额外引入较小的能量既能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加热件在电池单体内部加热,不会破坏电池单体的结构,保证待测电池单体的气密性,可模拟电池单体更接近真实的热失控的行为过程,以便于根据模拟的热失控过程确定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的方案和降低电池单体热失控时的损失的方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加热件对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包括:
通过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的隔离膜进行加热,以熔破所述隔离膜,以使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短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熔破隔离膜导致电池单体内部短路,从而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熔破隔离膜所需的热量小,减少额外引入的能量;由于隔离膜厚度较小,熔破速度快,使得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时间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的隔离膜进行加热,包括:
通过连接于所述隔离膜上的所述加热件对所述隔离膜进行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加热件连接于隔离膜上,则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应用于熔破隔离膜,能够减少额外引入的能量;加热件连接于隔离膜,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隔离膜,使得隔离膜快速熔破,从而缩短触发热失控的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电池单体内部进行加热之前,所述热失控的触发方法还包括:
将外部电源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外部电源为加热件供电以使加热件对电池单体内部加热,这种方式通过连通或者断开外部电源和加热件之间的电连接即可控制加热件开始或者停止对电池单体内部加热,加热时长和加热功率均控制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6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交联水凝胶培养细胞的应用
- 下一篇:传感器组件和用于运行传感器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