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36008.9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傅晗文;付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安洁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彭卫民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有机 废气 处理 设备 及其 自动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炉体、废气输入总管、烟囱、给炉体内的炉膛加热的辅助预加热系统,以及多个用于检测炉体内温度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废气输入总管的输出口与炉体的入口连接,烟囱与炉体的出口连接;排气支管与废气输入总管连通,排气支管设有放散阀;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总管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输入端电连接,辅助预加热系统、放散阀分别与控制装置的输入输出端电连接。本发明采用辅助预加热系统,控制装置实现炉体内温度的稳定,有利废气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了炉温的稳定。还可以控制新风支管中的新风阀,补充新风,降低炉体的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该种处理设备属于连续式VOCs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属于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还涉及了该种设备的自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印刷涂布行业有机废气的无害化热解处理,主要采用旋转式或床式(RTO)蓄热式焚烧设备和催化焚烧(CO或RCO)设备。RTO内部从高温端到低温端温度变化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VOC排放设备的废气浓度和流量有所变化,导致废气燃烧出现温度不稳定。而废气燃烧不稳定,会直接影响设备对废气处理的质量。如何保持废气处理设备的温度稳定,是本技术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该种废气设备可以使废气处理设备内的温度保持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炉体、废气输入总管、烟囱、给炉体内的炉膛加热的辅助预加热系统,以及多个用于检测炉体内温度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废气输入总管的输出口与炉体的入口连接,烟囱与炉体的出口连接;废气输入总管设有用于探测废气输入总管内所体温度的总管温度传感器;排气支管与废气输入总管连通,排气支管设有放散阀,放散阀为电动阀;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总管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输入端电连接,辅助预加热系统、放散阀分别与控制装置输入输出端电连接。
本发明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进一步措施为:炉体外壁设有检测炉体外壁温度的炉体外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措施为:废气输入总管包括前段管、中段管、尾段管,前段管、中段管、尾段管依次排列连接构成前段管、中段管、尾段管,排气支管与前段管连通,截止阀设于中段管,截止阀为电动阀。
进一步措施为:所述尾段管连通有新风支管,新风支管中设有新风阀,新风阀为电动阀;新风阀与控制装置输入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措施为:所述尾段管中设有变频风机,变频风机与控制装置输入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措施为:炉体内温度传感器为七个,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在炉体内从炉体的头端到尾端方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个炉体内温度传感器间间距相同。
进一步措施为:炉体外温度传感器设于炉体的顶部,炉体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输入端连接。
一种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方法:
连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炉体、废气输入总管、烟囱、给炉体内的炉膛加热的辅助预加热系统,以及多个用于检测炉体内温度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废气输入总管的输出口与炉体的入口连接,烟囱与炉体的出口连接;废气输入总管设有用于探测废气输入总管内所体温度的总管温度传感器;排气支管与废气输入总管连通,排气支管设有放散阀,放散阀为电动阀;各炉体内温度传感器、总管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输入端电连接,辅助预加热系统、放散阀分别与控制装置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安洁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安洁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60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