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译码方法、装置和译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4206.1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7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林;史征国;杨小军;钱蔓藜;胡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岳峰 |
地址: | 1000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译码 方法 装置 译码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和译码器,该方法包括:获取最大迭代次数和多个参数组合,参数组合包括修正因子和偏移因子;根据各参数组合和最大迭代次数对接收信号进行仿真译码,得到多个译码序列,译码序列与参数组合一一对应,译码序列为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迭代更新最优迭代次数输出的码字序列,最优迭代次数小于最大迭代次数且最优迭代次数输出的码字序列与校验矩阵的乘积等于0,或者最优迭代次数等于最大迭代次数;将误块率最小的译码序列对应的参数组合确定为最优参数组合;根据最优参数组合和最大迭代次数进行译码。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译码方法的误块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译码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和译码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大容量、低延时、高可靠、高速度、高连接数、高能效通信的需求将显著增加,应用场景也不止有广域覆盖,还有密集热点、机器间通信、车联网、大型露天集会、地铁等。将这些应用大致可以归为三大场景: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URLLC)、海量物联网(mMTC)。信道编码是物理层的最基本的技术,将对5G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起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以5G系统对信道编码提出很高的要求。根据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对于eMBB,信道编码需要在BLER=10-4没有错误平层(error floor),对于URLLC,信道编码在BLER=10-5的时候没有错误平层。
LDPC最早于1963年由Robert Gallager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在2005年,基于单位阵的循环移位矩阵的准循环LDPC码即QC-LDPC,又称为结构化LDPC码,首次在WiMAX标准中得到应用,之后,类似于WiMAX LDPC结构的QC LDPC方案被IEEE802.11n和IEEE802.11ad采纳。为提高5G NR信道编码效率,适应5G大数据量,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传输需求,LDPC码在2016年10月最终被3GPP标准采纳,成为5G NR标准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
LDPC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类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通常由校验矩阵H进行描述。由于其门限性能优异,吞吐能力高,同时译码算法复杂度较低,近年来一直是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LDPC码已在通信和广播领域多个传输标准中得到应用,例如通信领域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6e、IEEE 802.11;广播领域的DVB-S2/T2/C2/NGH、DTMB/DTMBA标准和ATSC3.0标准。5G NR在LDPC译码算法研究方面,硬判决译码算法和软判决译码算法是最早的译码算法。硬判决译码算法如BF算法译码实现简单,但性能差,软判决译码算法如BP算法译码实现难,但性能却很好。针对以上两种算法,研究者们提出许多如对数域(LLR)BP算法、最小和(Min-Sum)算法、归一化的最小和(Normalized Min-Sum)算法和偏移最小和(OffsetMin-Sum)算法等改进算法。与BP算法相比,LLR BP算法在性能无损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复杂度,但在硬件实现时仍需要消耗大量资源;Min-Sum算法相对于LLR-BP算法来说进一步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减少了硬件资源消耗,但性能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4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