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3154.6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钟犁;梁仕铓;余长开;吴迅;李昱喆;张茂龙;茹宇;陈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C02F11/18;C10L1/04;C02F1/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液化 耦合 临界 氧化 联合 处理 含油 污泥 方法 | ||
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目前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有括焚烧法、萃取法及热解法等,但都存在局限性。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油污泥进行反应前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通过泵送至水热液化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热液化,整个过程在无氧氛围下反应一段时间;水热液化后泄压降温,通过轻质油分离器分离出轻质油、水和废渣;分离出的轻质油进入燃烧器,热量一部分供给水热液化器作为辅助热量,一部分供给超临界水氧化炉作为启炉热量;分离后水和废渣在超临界水氧化炉中在一定氧气系数、温度和压力的氛围下进行一段时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本发明用于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油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领域,此专利涉及水热液化制油和超临界水催化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主要是由于油田开采、石油炼制过程、运输、使用、贮存等过程中产生。我国含油污泥产生量约500万吨/年。含油污泥主要由石油烃类及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组成,难降解、难处置,被国家列为危废。但含油污泥中所含烃类物质具有一定利用价值,通过提取后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目前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有括焚烧法、萃取法及热解法等,但都存在局限性。
为此提出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处理含油污泥并实现燃料化回收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含油污泥难分解及含烃类物质的特点,将含油污泥先水热液化分解,分离出轻质油后的固渣和废水由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处理,并在过程中实现余热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油污泥进行反应前预处理;
(2)将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通过泵送至水热液化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热液化,整个过程在无氧氛围下反应一段时间;
(3)水热液化后泄压降温,通过轻质油分离器分离出轻质油、水和废渣;
(4)分离出的轻质油进入燃烧器,热量一部分供给水热液化器作为辅助热量,一部分供给超临界水氧化炉作为启炉热量;
(5)分离后水和废渣在超临界水氧化炉中在一定氧气系数、温度和压力的氛围下进行一段时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催化剂,提高降解效率;
(6)整个系统中的反应水可循环利用,同时在反应中损失的水量通过补水系统来补充。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1)中预处理的过程为将含油污泥与水调为质量比1:5~1:20,并加入降粘剂,进行搅拌。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2)中泵送至水热液化器中的含油污泥水热液化的温度为300~350℃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2)中泵送至水热液化器中的含油污泥水热液化的压力为5~10MPa。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2)中无氧氛围下反应的时间为30~45min。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5)中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氧化系数为2~3倍氧气。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5)中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温度为400~500℃。
所述的利用水热液化耦合超临界水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所述的步骤(5)中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压力为25±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3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