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窑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3054.3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迪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迪丰 |
主分类号: | F27D3/12 | 分类号: | F27D3/12;F27D7/02;F28D15/02;F23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 ||
本发明涉及工业窑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包括工业窑室,所述工业窑室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安装板,所述工业窑室的内腔与环形安装板的内腔相通,所述环形安装板内套设有内置安装环,所述内置安装环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内置式热管,所述环形安装板内壁的轴心处设置有压力通口管。增风泵产生的风流能够增加热量分散的效率,提高了工业窑室内均匀受热的效率,热量能够从工业窑室内通过压力通口管回流进锥形放热罩内,这样形成了气流的循环,也能保证热量能够充分的循环,进而增加工业窑的烧制的质量,避免热量聚积造成热量浪费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窑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窑炉。
背景技术
一般的工业热处理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金件的升温曲线、固熔时间这些参数,以使合金件获得一个均匀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热处理中的烧制品,烧制品成型需要一个很平滑的生长曲线,这个平滑的生产曲线在一个不均匀的温度场是很难控制的,而烧制品加工出来的质量跟这个温度场是否均匀有很大的关联。此外,还有钒钛磁铁矿分离、钒钛分离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温度场,现有的工业窑炉无法保证炉内每一处的温度是均匀的,炉温很难保持均匀与稳定。
由于工业窑炉存在一个密封的加热空间,传统的加热方式时将热量集中在工业窑炉的环形内壁上,这样一来热量会从环形内壁向工业窑炉中心的位置进行辐射,而中心位置一般放置加工件,这样会致使内部的部分的烧制品受热不充分,这样会造成产品生产出来的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在烧制的过程中,室内部分的热量存在冗余,而部分空间存在温度极差的问题,这样同样的产品存在多个烧制的温度,热量利用不充分,供热增热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窑炉,解决了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窑炉,包括工业窑室,所述工业窑室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安装板,所述工业窑室的内腔与环形安装板的内腔相通,所述环形安装板内套设有内置安装环,所述内置安装环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内置式热管,所述环形安装板内壁的轴心处设置有压力通口管,所述环形安装板的内壁位于所述压力通口管处设置有集中式聚焰罩,所述环形安装板内壁靠近所述内置安装环处固定连接有敞口分焰套,所述环形安装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锥形放热罩,所述锥形放热罩内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锥形热向调节装置,所述锥形放热罩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腔与所述锥形放热罩的内腔连通,所述固定套内套设有陶瓷套,所述陶瓷套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套的内壁,所述陶瓷套内套设有外接引风套,所述外接引风套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流式供热管,所述分流式供热管的右侧设置有单向喷嘴,所述工业窑室上环形设置有燃烧管腔,所述内置式热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燃烧管腔内腔的左侧,所述燃烧管腔内套设有供气管,所述工业窑室上套设有环形供气套,所述环形供气套内设置有环形腔室,所述环形供气套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分压套,所述分压套的进气口设置有外部供气管,所述分压套的右侧连通增氧套,所述增氧套的右侧连通有外接氧气管,所述环形腔室的内腔与所述燃烧管腔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燃烧管腔内设置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环形腔室内腔连通,所述供气管的表面朝向工业窑室内腔处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导流嘴,所述导流嘴向右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业窑室右侧还设置有密封循环板,所述密封循环板包括密封室门,所述密封室门的右侧设置有增风泵,所述增风泵的出风口套设在所述密封室门上开设的通风口内,所述密封室门的左侧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罩式分流器,所述罩式分流器的左端设置有聚风口,所述罩式分流器内均匀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密封室门左侧边缘处均插接有陶瓷密封塞,所述陶瓷密封塞内套设有进热嘴,所述密封室门内位于每个所述陶瓷密封塞处均开设有内置引流通道,所述内置引流通道内腔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密封室门的左侧设置有密封嵌环,所述密封嵌环的外壁与所述工业窑室的内壁接触所述进热嘴和所述陶瓷密封塞均套设在所述燃烧管腔的内腔,所述陶瓷密封塞的外壁与所述燃烧管腔的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迪丰,未经陈迪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3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