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2513.6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赵菊梅;赵磊;袁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2G3/40;D02G3/44;D04H1/4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徐莉娟 |
地址: | 2240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羽绒 纱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化学短纤维依次经过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得到结构均匀的纤维薄网;将得到的纤维网送入大压辊进行碾压,在碾压平整后采用针刺工艺,将纤维薄网制成具有勾连强度但又不失蓬松特性的薄绒毡;将薄绒毡根据纱线密度的设计需求从纵向切割成均匀连续的长条并送入纺纱区,与化学长丝纱纵向并列汇合后,经过间断式热粘合、摩擦起绒并最终制成具有仿真羽绒效果的纱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克服了真羽绒绒朵因摩擦系数小、单纤维强力低下难以固定于纱体表面,且纺纱过程飞絮多,产品原料成本、生产成本高昂的缺点,且生产成本低廉,可广泛用于各类时尚面料、服装及家装产品的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纤维属天然蛋白质纤维,因具有蓬松、柔软、保暖、拒水等优良特性,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填充原料之一。但其表面包覆着由淄醇和三磷酸酯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表面光滑,纤维摩擦系数小、抱合力差;又因纤维整体长度短小、整齐度差等诸多因素,导致其难以纺制成纱,或纺制工艺难度较大,原料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较普通纱线大幅提升。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纺织填充材料来替代现有的羽绒纤维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化学短纤维依次经过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得到结构均匀的纤维薄网;步骤二:将得到的纤维薄网送入大压辊进行碾压,在碾压平整后采用针刺工艺,将纤维薄网制成具有勾连强度但又不失蓬松特性的薄绒毡; 步骤三:将薄绒毡根据纱线密度的设计需求从纵向切割成均匀连续的长条并送入纺纱区; 步骤四:将每根长条状的薄绒毡与一根化学长丝纱纵向并列汇合后,经过间断式热粘合、摩擦起绒并最终制成具有仿真羽绒效果的纱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二中,所述针刺工艺在进行针刺时将针刺密度设定为50-60刺/cm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一中,所述化学短纤维在进行开清棉工序时,其输出定量为350-400g/m,所述化学短纤维在进行梳棉工序时,其输出定量为18-30g/5m,当原料形成纤维薄网后,不再进行梳棉机的凝聚和输送工序,此时转送给针刺机为针刺工艺提供原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三中,所述长条行的薄绒毡的宽度为1-1.2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四中,所述热粘合具体是指用加热的异形齿轮滚过纤维薄绒毡,当齿轮加热温度达到纤维玻璃化温度时,就使得齿面与纤维接触区域下的纤维压缩凝结,成为不可分割的纤维束,而未与齿面接触的纤维仍保持蓬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摩擦起绒具体是将未经过热粘合部分加工的纱条通过安装有若干粗针的摩擦板,通过摩擦板的平面运动,增强通过纱条的蓬松度,从而实现形成羽绒的仿真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为具有固定玻璃化温度的高分子化学纤维或夜光、芳香、抗菌纤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四中,所述长丝与化学短纤维为相同品种的纤维,其玻璃化温度一致,且该长丝为复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真羽绒绒朵因摩擦系数小、单纤维强力低下难以固定于纱体表面,且纺纱过程飞絮多,产品原料成本、生产成本高昂的缺点,且生产成本低廉,可广泛用于各类时尚面料、服装及家装产品的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2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