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2405.9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介国青;陈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华美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9/02;C08K9/00;C08K7/14;C08K3/34;C08K5/1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pc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聚碳酸酯粒料、改性玻璃纤维、蛭石粉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20℃下干燥备用;将原料在微型密炼机中于240‑260℃下熔融共混4‑5min,转速为60‑80r/min;在240℃,10MPa下,通过平板硫化机热压1min,再冷压1min,开模即得。本发明通过加入改性玻璃纤维和蛭石粉在PC材料中,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的玻璃纤维,在其表面产生刻蚀作用,能够提高玻璃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扩大纤维的表面积,提高锌的沉积率,从而大大提高其与PC材料的相容性,继而提高其各项力学强度,尤其是弥补对缺口敏感、易发生应力开裂等缺陷,其悬臂梁冲击强度、抗拉屈服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分别可高达95.1kJ/m2、97.3Mpa和93.7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但一般的PC制品存在着对缺口敏感、易发生应力开裂等缺陷,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有人根据不同塑料基体在受外力作用时吸收能量的能力和方式不同,将具有刚性链结构的PC归为“韧性基体”,即基体的裂纹引发能高于裂纹增长能,缺口冲击强度较低。PC与聚丙烯(PP)等聚烯烃类树脂进行共混,可以提高缺口抗冲击和耐环境开裂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与聚烯烃共混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在体系韧性提高的同时强度、模量下降;(2)由于形态和结构的差异使二者不相容,增容成为这一途径的关键。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通过改性能大大提高其与PC材料的相容性,继而提高其各项力学强度,尤其是弥补对缺口敏感、易发生应力开裂等缺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加入改性玻璃纤维和蛭石粉在PC材料中,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的玻璃纤维,在其表面产生刻蚀作用,能够提高玻璃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扩大纤维的表面积,提高氧化锌晶须的沉积率,并将晶须直接引入到材料相对薄弱的层间部分,氧化锌晶须特殊的几何形状在层间部位形成刚性的机械“锚接”结构,这种物理而非化学的方式,能有效抑制材料的层间开裂及层间微裂纹的扩展,提高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最终提高PC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其悬臂梁冲击强度、抗拉屈服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分别可高达95.1kJ/m2、97.3Mpa和93.7Mpa。
技术方案:一种改性PC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改性玻璃纤维、蛭石粉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1)将玻璃纤维在350℃下灼烧5-10min后,放入射频溅射装置内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2)取出后冷却,将氧化锌晶须通过60目的机械振动筛沉积到玻璃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玻璃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粉的粒径为1-15μm。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锌晶须的针状体长度为5-50μm,针状体根部直径为0.1-10μm。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锌晶须的用量为玻璃纤维的1.5-6.0wt%。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为真空度:4.5×10-3mmHg,功率:240W;载气:N2(40%)+Ar(60%)(分压)。
上述改性PC材料的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0份聚碳酸酯粒料、2-6份改性玻璃纤维、1-3份蛭石粉和5-15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20℃下干燥24h备用;
(2)将原料在微型密炼机中于240-260℃下熔融共混4-5min,转速为60-80r/min;
(3)在240℃,10MPa下,通过平板硫化机热压1min,再冷压1min,开模即得。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华美塑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华美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2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