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2355.4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7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华杰;谢沛;岳明瑞;郭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泰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10 | 分类号: | C12P13/10;C12N15/70;C12N15/53;C12N15/54;C12N15/60;C12N15/55;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尚久恒 |
地址: | 271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生产 鸟氨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L‑鸟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32℃,pH为6.8‑7.2,溶氧为20‑40%,搅拌转速150‑250rpm;发酵培养至发酵液稀释100倍后的OD600值为0.50‑0.60时,降温至22℃,向体系中加入IPTG进行诱导培养,22℃保持1h,然后升温至28‑32℃继续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整个过程为45‑50h;培养过程中监测体系的残糖含量,当体系的残糖含量≤2.0g/L时开始添加补料,通过流加补料使体系中的葡萄糖浓度保持在0.5‑2g/L;(2)将诱导培养后的培养物进行破菌处理,分离收集上清,即生产得到含有L‑鸟氨酸的培养液。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L‑鸟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并显著提高了L‑鸟氨酸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鸟氨酸(L-ornithine)在生物体内的细胞中普遍存在,其生物活性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L-鸟氨酸作为产生尿素的中间产物,参与了瓜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的新陈代谢,尤其是在鸟氨酸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内氨的排出以起到解毒作用,所以对于人体的肝脏细胞来说,L-鸟氨酸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L-鸟氨酸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氨基酸保健品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直接参与了抗菌性药物的生物或化学合成。
L-鸟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水解精氨酸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化学合成法制备L-鸟氨酸多采用工业原料为起始反应物,此方法在L-鸟氨酸制备的早期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化学法合成L-鸟氨酸的收率低,外消旋严重,分离困难。水解精氨酸法是以精氨酸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水解作用生成L-鸟氨酸和尿素,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碱水解精氨酸法和酶水解精氨酸法,水解精氨酸法制备L-鸟氨酸副产物较少,容易分离,但此法以精氨酸为原料,其经济效益要受制于精氨酸和L-鸟氨酸之间的市场差价。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鸟氨酸为近年来主要采用的制备工艺之一,它大大拓宽了L-鸟氨酸来源,推动了L-鸟氨酸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对于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鸟氨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菌株的构建和发酵工艺的改造上。通过改进菌种和工艺,L-鸟氨酸的发酵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鸟氨酸仍存在菌种控制不稳定、补料发酵和连续发酵控制不易、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L-鸟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并显著提高了L-鸟氨酸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酵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L-鸟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32℃,pH为6.8-7.2,溶氧(DO)为20-40%,搅拌转速150-250rpm;发酵培养至发酵液稀释100倍后的OD600值为0.50-0.60时,降温至22℃,向体系中加入IPTG进行诱导培养,使IPTG在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5mmol/L,22℃保持1h,然后升温至28-32℃继续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整个过程为45-50h;
培养过程中监测体系的残糖含量,当体系的残糖含量≤2.0g/L时开始添加补料,通过流加补料使体系中的葡萄糖浓度保持在0.5-2g/L;
(2)将诱导培养后的培养物进行破菌处理,分离收集上清,即生产得到含有L-鸟氨酸的培养液。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L-鸟氨酸生产菌由如下方法构建而成:
将大肠杆菌中的ptsG、poxB、pta、iclR、sucA、sucB、argI、aceA和aceB基因敲除,获得大肠杆菌工程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泰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泰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2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硅基RAFT试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