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1908.4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6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曹利锋;葛润蕾;徐文馨;李广贺;侯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B09C1/10;C12R1/14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彭辉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氯代烃污染的表层土壤接种于第一培养基,然后以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中的浓度计,加入1mM~1.2mM的氯代烃,进行第一培养,直至所述氯代烃转化为脱氯产物的转化率为100%,收集第一富集菌液;
S2:将所述第一富集菌液接种于第二培养基,然后以在所述第二培养基中的浓度计,加入1.3mM~1.5mM的氯代烃,进行第二培养,直至所述氯代烃转化为脱氯产物的转化率为90%以上,收集第二富集菌液;
S3:以所述第二富集菌液重复步骤S2,每传代一次氯代烃的加入量以0.1mM~0.2mM递增,且在培养过程中控制碳源与氯代烃的物质的量比为(4.5~5.5):1;直至氯代烃的浓度上升至5.4mM~5.8mM,收集第三富集菌液;
S4:将所述第三富集菌液接种于第三培养基,然后加入浓度为6.9mM~7.1mM的氯代烃,进行第三培养,在第三培养的过程中通入氢气;直至所述氯代烃转化为脱氯产物的转化率为90%以上,制备所述菌剂;
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第二培养基和第三培养基的组成包括厌氧矿物无机盐、还原剂、碳源和生物缓冲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表层土壤的接种量为每50mL所述第一培养基接种4g~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富集菌液的接种量为每80mL所述第二培养基接种1.5mL~2.5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以所述第二富集菌液重复步骤S2的过程中,接种量为每100mL所述第二培养基接种3mL~6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第三富集菌液的接种量为每100mL所述第三培养基接种3mL~6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传代的代数为25~35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氢气的通入量为每100mL所述第三培养基通入4mL~6mL。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L的容积计,所述第一培养基、第二培养基和第三培养基的组成包括:
质量分数为60%的乳酸钠溶液;
所述质量分数为60%的乳酸钠溶液的用量为控制乳酸钠与氯代烃的物质的量比为(4.5~5.5):1。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中,Desulfitobacterium属菌种的相对丰度为30%~3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7属菌种的相对丰度为28%~33%,以及Sedimentibacter属菌种的相对丰度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19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