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29304.6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张晓研;黄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散热器 总成 应变 疲劳 寿命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根据大数据统计汽车行驶时的各个车速占比;S02:根据气象系统查询不同地区的温度占比;S03:采集汽车在不同温度、湿度及车速下的散热器扁管的热应变值;S04:根据S01的车速占比与S03的散热器扁管的热应变值计算得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与不同车速的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S05:将S02中的温度占比与S04中的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相乘,并将所有相乘的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S;S06:比对最终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S与目标值T。本发明可对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可有效确保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达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总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的评估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系统为汽车各大系统之一,包括高温冷却系统和低温冷却系统,其主要目的都是对热源进行冷却;高温冷却系统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低温冷却系统是对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冷却。
冷却系统主要由散热器、冷却风扇、水管、水泵、水壶等组成,散热器布置在车辆前端,正对前进风格栅,冷却风扇布置在散热器后。在车辆行驶时,气流通过前进风格栅的开口流经散热器,搭配散热器后方高速旋转的冷却风扇,对散热器内的防冻液进行冷却,保证发动机及增压器内的防冻液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因防冻液温度高导致车辆发动机过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工作过程恶化、机油变质、零部件磨损加剧,最终导致发动机动力性、可靠性及耐久性全面下降。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散热器总成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当发动机水温较高时,节温器全开,防冻液循环路径为:防冻液经过水泵增压后,进入发动机,防冻液从发动机水套壁周围吸收热量而升温,然后经散热器进水管流入散热器散热,使防冻液温度降低,最后经散热器冷却后的防冻液再从散热器出水管流出返回水泵,如此循环;当发动机水温较低时,节温器关闭,防冻液经过水泵增压后,进入发动机水套,流经小循环水管后返回水泵,不经过散热器。
由于发动机节温器频繁的打开和关闭,导致流入散热器的防冻液温度频繁变化,散热器内流过温度频繁变化的防冻液时,扁管会因为防冻液温度频繁变化而产生热应变,导致散热器扁管产生裂纹,最终导致散热器泄露。目前产品开发阶段,尚无较为科学的方法对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因此,如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进行评估是研发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无较为科学的方法对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进行评估,以确保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达到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根据大数据统计汽车行驶时的各个车速占比;
S02:根据气象系统查询不同地区的温度占比;
S03:采集所述汽车在不同温度、湿度及车速下的散热器扁管的热应变值;
S04:根据所述S01的车速占比与S03的散热器扁管的热应变值计算得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与不同车速的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
S05:将所述S02中的温度占比与S04中的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相乘,并将所有所述相乘的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S;
S06:比对最终散热器扁管热应变值S与目标值T,若S≥T,则评估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为合格;若S<T,则评估汽车散热器总成热应变疲劳寿命为不合格。
优选地,
在所述S01与S02中,以每十公里为一个车速区间,以每十摄氏度为一个温度区间。
优选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9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式异型手提袋制袋机
- 下一篇:一种辊子间距可调的双齿辊式破碎机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