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4880.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逯佳琪;曹红梅;毛进;鲁先超;张卫东;万锐;刘增瑞;王璟;王可冰;董传亮;王凯;刘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择性 脱除 烟气 hcl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吸收剂选择性的吸收烟气中的HCl,其中,所述吸收剂包括NaHSO3溶液,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选择性的脱除烟气中的HCl。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污染物和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超低排放改造的完成,燃煤机组烟气中的NOx,SOx和颗粒物污染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已满足国家相应的环保标准,然而现有的湿法脱硫系统在对SO2处理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难题——脱硫废水处理。脱硫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现阶段,脱硫废水零排放的主流处理技术主要有蒸汽热源蒸发结晶、旁路烟气蒸发零排放技术等。然而,当前的蒸汽热源蒸发结晶和旁路烟气蒸发零排放技术都是从尾端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普遍具有处理费用较高、投资较大的问题。
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这就是脱硫废水产生的原因。由此可见,若能降低进入脱硫塔内的氯浓度,可有望从源头上减少脱硫废水的排放量。现阶段已有利用碱液喷雾和干粉在脱硫塔前预先进行脱氯的文献和专利报道,然而燃煤电厂烟气流量大(满负荷300MW工况下约为100000Nm3/h)且成分复杂,烟气中的HCl中的浓度很低,仅为十几至几十ppm,SO2浓度为HCl的数十甚至数百倍,显著竞争与碱基物质的反应,其他酸性气体与HCl大致在同一数量级,同样存在竞争效应,因此要达到较高的脱氯效率,就需要增加碱基物质的用量,这无疑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技术,最大程度降低烟气脱氯的设备投资成本与药剂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选择性的脱除烟气中的HCl。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吸收剂选择性的吸收烟气中的HCl,其中,所述吸收剂包括NaHSO3溶液。
所述吸收剂中加入有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为EDTA-2Na、甲醛或盐酸羟胺。
包括烟气输入管道及吸收塔,其中,烟气输入管道的输出端与吸收塔侧面的烟气入口相连通,所述吸收塔内的吸收剂包括NaHSO3溶液。
还包括除尘器,其中,烟气输入管道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通,除尘器的出口与吸收塔侧面的烟气入口相连通。
除尘器的出口经引风机与吸收塔侧面的烟气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吸收剂储存箱以及吸收剂加药泵,其中,吸收剂储存箱的出口经吸收剂加药泵与吸收塔的吸收剂加药口相连通,吸收剂储存箱中存储有饱和NaHSO3溶液。
所述吸收塔包括吸收剂循环泵、塔体以及设置于塔体内的喷淋层、除雾器及浆液池,烟气入口位于塔体的侧面,塔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除雾器、喷淋层、烟气入口及浆液池自上到下依次设置,且浆液池的出口经吸收剂循环泵与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喷淋层上设置有若干雾化喷头。
还包括脱硫塔及烟囱,其中,吸收塔顶部的烟气出口与脱硫塔的入口相连通,脱硫塔的出口与烟囱的入口相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选择性脱除烟气中HCl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4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