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的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4166.2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亿;叶颜伟;彭亮英;董兵;王晓棠;杨鸿;罗杰;宋昱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1D19/14;E01D21/00;E01D11/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明龙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塔柱索 导管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索导管结构尺寸制作预留孔模板,包裹免凿毛止浆带;S2、完成待施工塔柱节段钢筋安装后安装预留孔模板,预留孔模板利用劲性骨架进行固定;S3、施工待施工塔柱节段的混凝土,拆除预留孔模板,得到预留孔;S4、将索导管吊装并安装在预留孔内,对索导管进行定位,定位后用劲性骨架固定;S5、安装封口模板,用填充混凝土灌注索导管与预留孔之间的空腔。本发明采用的索导管安装方法避免了直接安装索导管位置调整难,定位难的问题,安装索导管空间位置精度高,定位准确,整个过程节约安装时间,效益明显,能加快整体桥塔的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安装作业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索是联系斜拉桥塔、梁的纽带,是斜拉桥主梁的承重体系,斜拉索是由埋设于钢筋混凝土塔柱中的索导管引出,安装及精确定位是斜拉桥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现有技术中斜拉桥索导管安装方法是在塔柱节段施工时先安装劲性骨架,然后安装钢筋及定位安装斜拉索导管,最后浇筑混凝土,其斜拉索安装主要利用劲性骨架进行临时定位,测量人员进行空间位置放样,并利用塔吊、链条葫芦进行位置调整,索导管在混凝土浇筑前一直处于临时固定状态,整个斜拉桥中越靠近塔柱位置的索导管竖向高度越高,一个塔柱混凝土浇筑节段内用劲性骨架无法满足固定跨越两个塔柱浇筑节段较长的斜拉索导管;另一方面在安装索导管时,待施工塔柱阶段的混凝土未浇筑,索导管上端定位时其上端无作业施工平台且没有固定索导管的骨架,索导管定位难度、效率低、施工风险较大。对于索导管下端露出桥塔混凝土外侧的情况,需要先安装索导管再浇筑混凝土,则标准节爬模外模板上开孔,这破坏了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整体性,影响下节段塔柱外观质量,且开孔的位置不好确定,精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竖向高度高、跨越两个塔柱浇筑段索导管安装时存在的索导管定位难、施工风险大、混凝土浇筑模板不易制作的问题,提供一种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的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索导管结构尺寸制作预留孔模板,然后在所述预留孔模板与塔柱混凝土接触面上包裹免凿毛止浆带;
S2、完成待施工塔柱节段钢筋安装后安装所述预留孔模板,所述预留孔模板的安装角度和索导管的安装角度相同,所述预留孔模板的下端与已施工塔柱节段外侧平齐,所述预留孔模板的上端与待施工塔柱节段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孔模板利用劲性骨架进行固定;
S3、施工待施工塔柱节段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拆除所述预留孔模板,形成预留孔;
S4、将所述索导管吊装并安装在所述预留孔内,对所述索导管进行定位,定位后用劲性骨架固定所述索导管,所述索导管的下端露出塔柱即已施工塔柱节段外侧;
S5、安装封口模板,所述封口模板安装在已施工塔柱节段外侧与所述索导管相交处,用填充混凝土灌注所述索导管与所述预留孔之间的空腔,所述填充混凝土与塔柱的混凝土同标号。
本发明所述的索导管的安装方法是为减小施工安全风险,降低索导管安装定位难度,提前制作适配索导管的预留孔模板,然后通过测量放样将预留孔模板固定利用劲性骨架进行固定,所述预留孔模板的安装角度和索导管安装角度相同是指与塔柱节段内安装的索导管的设计角度相同;浇筑混凝土凝固后,拆除预留孔模板,形成预留孔;然后安装下一个塔柱节段的劲性骨架,将索导管定位安装到预留孔内,再对索导管测量放样定位后用下一个塔柱节段的劲性骨架对索导管固定,安装封口模板用于封堵索导管和塔柱外侧之间的空隙,然后用同标号、流动性良好的填充混凝土灌注索导管与预留孔之间的空腔,使填充混凝土充满整个环形空腔,完成索导管定位安装,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4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