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阻尼型输电导线舞动抑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4104.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2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司佳钧;刘胜春;刘龙;周立宪;王景朝;刘鹏;刘彬;齐翼;赵彬;展雪萍;李冬青;顾建;张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H02G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阻尼 输电 导线 舞动 抑制 装置 | ||
一种电磁阻尼型输电导线舞动抑制装置,包括一个导线间隔棒和一个用于抑制导线舞动的电磁阻尼装置;电磁阻尼装置包括两个交叉固接的金属管;每个金属管上均设置有两个容纳腔,且每个金属管上的两个容纳腔分别设置于两个金属管的交叉固接位置的两侧;两个金属管相对固定于导线间隔棒内侧或下方;电磁阻尼装置还包括四个套在容纳腔内可相对自由活动的永磁铁。本发明的装置通过永磁铁与金属管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感应涡流,并反作用于磁极,达到拓宽吸振频率范围,改善抑制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防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阻尼型输电导线舞动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舞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舞动事故近年来呈现出发生频率更高、影响范围更广、造成损失增大的特点,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之我国特殊的气象、地理条件,线路舞动事故明显增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国内输电线路舞动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舞动事故愈发频繁,造成的灾害愈加严重,从架空输电线路事故统计分析资料来看,舞动问题已成为当前威胁线路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舞动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线路闪络、跳闸,金具及绝缘子损坏,导线断股、断线,杆塔螺栓松动、脱落,严重时会导致杆塔倒塌,引起重大电网事故。线路舞动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电力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多年的研究,国内外在舞动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舞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多种防舞装置,如相间间隔棒、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双摆防舞器、扰流防舞器、阻尼器等,种类庞杂,均基于不同的设计思想而研制的。由于防舞技术的专业性强,每种防舞技术都有其设计计算方法和使用要求,对生产和设计单位而言,系统掌握、准确应用的难度大,加之过去没有系统总结不同防舞方法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防舞方法系统性差,使得防舞技术的应用经常出现应用不合理、造价过高等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掌握程度差别较大,绝大部分舞动地区对舞动治理技术掌握不够,难以满足防舞工作需要。此外,防舞技术的多样性也表明不同防舞方案和措施的局限性,各种不同防舞器的技术和经济性指标研究,以及其适用范围、组合防舞措施及防舞效果的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针对特定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针对不同特点输电线路防舞措施的选择和设计,防舞方法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输电线路舞动是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研究和治理难度较大,国内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舞动治理经验,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或抑制线路舞动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地解决或抑制线路舞动发生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磁阻尼型输电导线舞动抑制装置,包括一个导线间隔棒和一个用于抑制导线舞动的电磁阻尼装置;
所述电磁阻尼装置包括两个交叉固接的金属管;
每个所述金属管上均设置有两个容纳腔,且每个所述金属管上的两个所述容纳腔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金属管的交叉固接位置的两侧;
所述两个金属管相对固定于所述导线间隔棒内侧或下方;
所述电磁阻尼装置还包括四个套在所述容纳腔内可相对自由活动的永磁铁。
优选的,所述两个金属管正交设置。
优选的,第一个所述金属管相对于水平面沿°方向倾斜;
第一和第二个所述金属管相互正交。
优选的,所述电磁阻尼装置还包括方形框架安装壳体;
所述两个金属管紧固于所述安装壳体内部的中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电磁阻尼装置还包括屏蔽球壳;
所述屏蔽球壳罩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
还包括多个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安装壳体和所述屏蔽球壳的支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4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