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体金线蛭养殖水全生态运行系统及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2470.3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8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志刚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A01K63/00;A01K63/0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何忠仪 |
地址: | 300110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体 金线蛭 养殖 生态 运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体金线蛭养殖水全生态运行系统及养殖方法,涉及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领域,所述的系统包括养殖池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净化池单元,依次通过PVC管道连接形成闭环自动循环系统;养殖池单元由多个框架PE膜养殖池组成,框架PE膜养殖池中铺设曝气盘和潜水泵,框架PE膜养殖池中还包括营养添加剂,营养添加剂包括维生素、有机钙、微量元素;生化处理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流化床和硝化仓,流化床与养殖池单元连通,硝化仓与净化池单元连通;硝化仓包括依次连接的毛刷仓、过滤棉仓、生化球仓、细菌屋仓;流化床包括填料、曝气盘支架、曝气盘、曝气管路;净化池单元中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体金线蛭养殖水全生态运行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和医蛭是入药典的3种水蛭,是名贵药材,是治疗心脑血管堵塞的特效药,也逐渐被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现有的宽体金线蛭的养殖方法有地上水泥池法、池塘网箱法、池塘吊笼法、地上框架PE膜池法和地上框架刀刮布池法。
地上水泥池法便于生产操作,巡塘管理,人工培菌、培藻调水。但该法前期场地建设投入比较大,北方地区的冬天冷冻容易造成养殖池开裂漏水。此外,该法养殖的精养和养成的成活率比较低,总成活率在30%上下,每亩水面产量约300-600斤/亩。
池塘网箱法的养殖水体质量对池塘水体质量依赖性比较强。虽然可以人工用各种调水产品调水,但池塘水体量大,所以调水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降雨量稍大容易造成倒藻,转水。从而引起水蛭常见的水肿等疾病。人工调水具有不稳定性。
采用该法养殖,投喂食物螺蛳需要用小船均匀抛洒,费力、费时。巡塘管理需要驾驶小船,不方便。因为池塘水体能见度低,不容易查看水里蛭与螺的情况,不便于精确管理;每年春天都需要架设网箱,等秋天采收水蛭后又需要收起网箱,清洗,晾晒、修补,比较费人工。每年还需要架设、收起防鸟网;精养和养成的成活率比较低,总成活率在30%上下,每亩水面产量约300-600斤/亩。
池塘吊笼法养殖需要较大水面,对池塘水体质量的依赖性更强。养殖过程中,每隔3-5天要驾驶小船,解开每一个吊笼口投喂食物螺蛳,再封闭紧吊笼口。每投食5-7次需要进行翻笼操作一次,即把所有吊笼里积攒过多的螺蛳壳全部翻倒出来,这些操作极其费时费力。该法养殖收益比池塘网箱法稍好,每亩水面产量约500-900斤/亩。
地上框架PE膜池法和地上框架刀刮布池法本质上是同一种方法,只是池体材料不同。该法养殖便于生产操作,巡塘管理,人工培菌、培藻调水。但该法养殖最大的问题还是精养和养成的成活率不高,总成活率在30%-40%上下,每亩水面产量约400-800斤/亩。
现有养殖技术下,一般养殖水面投苗数10万条/亩,采收成品蛭约30000条,以平均体重10克计算,每亩水面收获鲜货约300千克。以7斤鲜货晒得1斤吊干儿计算,约7万元产值/亩,除去种蛭价值约2万元,饵料螺蛳约1.5万,车辆通勤及运输费用约1-2万,水电费及调水产品约0.5万元,所剩盈利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养殖技术中的成活率低的难关,本发明提供一种宽体金线蛭养殖水全生态运行系统及养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志刚,未经孙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2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平自动检定系统
- 下一篇:用于改善料胚壁厚分布的挤出吹塑工艺辅助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