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电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1269.3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峰;麦海翔;郭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5/04 | 分类号: | H02H5/04;H02H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潘素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lt 设备 温度 过热 保护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电路及方法,该保护电路包括CPU、第一温度芯片、第二温度芯片、CPLD模块、第一风扇系统、第二风扇系统和系统电源;CPLD模块作为I2C主设备读取第二温度芯片的温度值,并与内部预先设置的目标值对比,当读取值大于目标值时,判断为系统过热,CPLD模块会控制系统电源进行断电,同时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工作进行降温;当读取值小于目标值时,CPLD模块会控制系统电源恢复供电,同时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停止工作;同时CPLD模块会通过一个预定管脚电平变化告诉CPU刚才出现过热情况,再由CPU上报控制平台出现过过热告警信号。本发明可以满足OLT设备风扇出现异常时,还能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光接入网络是以光为传输介质的接入网络,替代铜线,用于接入每个家庭。由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和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以及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三部分组成,其中OLT,是光接入网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传统通信网中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同时也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对于一台OLT设备,业务量和带宽流量都非常大,内部电路复杂且设备内部用到的PON芯片、交换芯片、CPU等都是功耗高发热量大的器件,一台OLT的功耗一般是50W以上有的甚至可以到150W,散热就显得及其重要,OLT的散热基本只能靠设备上的风扇来散热,当风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温度会持续升高超过CPU的临界工作温度时,导致CPU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芯片损坏等潜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电路及方法,可以满足OLT设备风扇出现异常时,还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电路,包括CPU、第一温度芯片、第二温度芯片、CPLD模块、第一风扇系统、第二风扇系统和系统电源;
第一温度芯片和第二温度芯片检测板上CPU附近的温度;
CPU通过检测第一温度芯片温度值,然后控制第一风扇系统进行降温;
CPLD模块作为I2C主设备读取第二温度芯片的温度值,并与内部预先设置的目标值对比,当读取值大于目标值时,判断为系统过热,CPLD模块会控制系统电源进行断电,同时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工作进行降温;当读取值小于目标值时,CPLD模块会控制系统电源恢复供电,同时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停止工作;同时CPLD模块会通过一个预定管脚电平变化告诉CPU刚才出现过热情况,再由CPU上报控制平台出现过过热告警信号,当CPU读取预定管脚值后,会让逻辑恢复该管脚电平为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CPLD模块作为I2C主设备读取第二温度芯片的温度值的读取时间间隔可设置。
进一步地,判断为系统过热,原因是CPU卡死或者第一风扇系统无法运行。
进一步地,CPLD模块通过预设管脚控制系统电源进行断电或恢复供电。
进一步地,CPLD模块通过预设管脚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工作进行降温或停止工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OLT设备温度过热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第一温度芯片和第二温度芯片检测板上CPU附近的温度;
步骤S2:CPU通过检测第一温度芯片温度值,然后控制第一风扇系统进行降温;
步骤S3:CPLD模块作为I2C主设备读取第二温度芯片的温度值,并与内部预先设置的目标值对比,当读取值大于目标值时,判断为系统过热,CPLD模块会控制系统电源进行断电,同时控制第二风扇系统工作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