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1161.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8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胡源聂弘;程其芬;陶鑫波;陈子悦;王昊;莫承林;石磊;蔡显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5/06 | 分类号: | E02D15/06;E02D5/3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刘翠霞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磁性 混合 浆液 进行 水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形成桩孔,钻机根据设计深度、孔径要求完成桩孔施工;步骤二、钢筋笼内外侧吸附磁性混合浆液,然后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或者,先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再进行磁性混合浆液吸附,磁性混合浆液包括水泥、纳米磁粉和水组成的混合浆液;步骤三、在桩孔中浇注混凝土砂浆。该方法可以隔绝海水对钢筋笼的锈蚀,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成桩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桩基广泛应用于道路、港口、桥梁等工程施工中。桩基础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来承担上部所传递的荷载,如何在水下保质保量浇筑出符合标准的水下灌注桩,是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界面滑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结合的不够紧密,而且对钢筋锈蚀程度最大的就是带有腐蚀性的液体,所以如何使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和隔绝海水及其他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是当前研究人员长期重视的课题之一。本发明针对使用的混凝土浆液材料与施工方式进行改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钢筋锈蚀与杜绝浮桩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隔绝海水对钢筋笼的锈蚀,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成桩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形成桩孔,钻机根据设计深度、孔径要求完成桩孔施工;
步骤二、钢筋笼内外侧吸附磁性混合浆液,然后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或者,先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再进行磁性混合浆液吸附,磁性混合浆液包括水泥、纳米磁粉和水组成的混合浆液;
步骤三、在桩孔中浇注混凝土砂浆。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水泥和纳米磁粉的比例为5:2~3:2。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将钢筋笼放置在磁性混合浆液池中进行浆液吸附。
优选的方案中,充磁机首先对钢筋笼进行充磁,然后将充磁后的钢筋笼放置在磁性混合浆液池中,再通过充磁机对钢筋笼进行磁场震动。
优选的方案中,将充磁后的钢筋笼放置在磁性混合浆液池中,通过振捣棒或气泵对磁性混合浆液池中的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振捣。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钢筋笼上套设浇注管,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然后在浇注管中浇注磁性混合浆液完成磁性混合浆液吸附,待浇注浆液完成后三十分钟,将浇注管从桩孔中取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浇注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钢筋笼设置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外层管或内层管的管壁上设有排气孔。
优选的方案中,完成浇注后,充磁机对钢筋笼进行充磁。
优选的方案中,充磁机和钢筋笼的连接端设有橡胶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完成桩孔施工后,在桩孔底部钉入若干铁钉,然后在桩孔底部浇注磁性混合浆液。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磁性混合浆液进行水下浇桩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针对界面的滑脱进行改进,研究得到滑脱的原因就是结合的不够紧密,不紧密的原因就是传统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气体与海水无法完全排出,且水膜与气膜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空隙,且由于混凝土的干缩会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大。本发明的优势是可以完全排出两者之间的气体与液体,使钢筋完全被浆液所包裹,从而防止钢筋锈蚀与老化。并且如需对桩体进行全面防护时会在陆地上进行吸附与震动后再放入桩孔,所以完全杜绝了钢筋与海水之间的接触,从根本上杜绝了海水的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煎煮壶
- 下一篇:一种模块式余热回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