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测试设备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8892.3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3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杰;陈小荣;杨明;王重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兴汇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73 | 分类号: | G06F11/273;G06F1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游诚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测试 设备管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测试设备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连接,S2.获取记录,“操作记录”包括:“操作类型”、“操作时刻”、“MAC码”;S3.封装报文,S4.传输,S5.报文解析,S6.映射设备名称,S7.组装历史操作记录,S8.计算最新,S9.计算时间差,S10.重置状态:状态管理机根据重置请求作出对状态表中该设备名称对应的状态由“使用”重置为“空置”的响应。提出一种可以针对设备对应被操作的监测系统,从而使其设备的管理更友好,更能反应其设备的真实状态。提出一种扫描筛选法,从而筛选出超期、未用的设备,从而使其设备的管理更友好,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并提出一种基于利用率而提高利用率的数据处理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电子测试设备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测试领域需要用到电子测试设备(仪表仪器)都是根据待测件需求临时搭建起来的。需要用到的电子测试设备由申请人申请得到。大多数情况下申请人会多申请一些用不上的设备,导致设备的浪费。
针对电子测试设备(仪表仪器)的管理,一般分为2个技术发展路径:其一在电子测试设备的进出过程中进行申领和归还的统计管理,其二,为了实现电子测试设备的监测管理,针对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硬件改造,在电子测试设备上增设网络通信设备与电子测试设备绑定,然后使得该网络通信设备与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路由就进行交互,从而组成物联网络,即可实现对电子测试设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督,其采用的思想是针对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物联交互的思想。这种设计具有以下局限性:1、需要硬件改造,使得电子测试设备变为一个网络站点设备,成本较高;2、部分电子测试设备(仪表仪器)不具备硬件改造的条件,无法实施;3、这种设计并未将测试员与电子测试设备的操作作为管理对象,而是将电子测试设备本身作为管理对象;无法有效获得测试员是否执行对电子测试设备的使用情况;因此无法有效监督电子测试设备的真实使用状态、以及无法将电子测试设备与测试员关联管理。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所有类别的电子测试设备、结合测试员的测试工作,实现对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监测、并基于该监测结果对电子测试设备的状态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所有类别的电子测试设备、结合测试员的测试工作,实现对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监测、并基于该监测结果对电子测试设备的状态进行管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测试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连接:仪器仪表与测试计算机的接口硬连接后,触发测试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器进行软连接;
S2.获取记录:当软连接“成功”时,触发测试计算机的监听模块监听获得测试计算机对仪器仪表操作而产生的“操作记录”;
“操作记录”包括:“操作类型”、“操作时刻”、“MAC码”;
S3.封装报文:将操作“操作记录”封装为“操作记录报文”;
S4.传输:将“操作记录报文”路由至状态管理机;
S5.报文解析:状态管理机对“操作记录报文”进行报文解析,获得每条操作记录的“操作类型”、“操作时刻”、“MAC码”;
S6.映射设备名称:状态管理机根据MAC码匹从预存的“设备名称与MAC码映射关系”中配出该MAC码对应的仪器仪表的“设备名称”;
S7.组装历史操作记录:状态管理机利用匹配出的“设备名称”与对应的“操作记录”组成历史操作记录;
S8.计算最新:状态管理机从同一设备名称的历史操作记录中扫描出“操作时刻”距离“扫描时刻”最近的历史操作记录,记为:该设备名称对应的最新操作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兴汇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兴汇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8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