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6916.1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4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6/03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医学 pet ct 检查 用头托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夹角,当头部后脑勺枕在顶板上表面垫层所设的凹陷中时,头部最低点与凹陷中心点相重合,头部的听眉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基本为90°,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检测头部最高点的头部高点高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头部最低点的头部低点高度检测模块、顶板升降系统以及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用于计算所述最高点和所述最低点的高度的中间高度值,并根据中间高度值与扫描最佳高度之间的差值控制顶板升降系统,使得顶板升降到最佳高度。本发明在保证以听眉线作为扫描基线的前提下,通过顶板自动升降,使得患者的脑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设备的脑部扫描范围的中心区域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诊断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
背景技术
PET-CT集PET与CT的完美结合,不但能够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还能够同时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优点,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并诊断疾病的目的。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部和心脏等领域的重大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
对脑部的PET-CT诊断中,通常采用听眉线(听眉线(EML)即人体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作为扫描基线,同时需听眉线基本垂直于扫描床/诊断床的水平面,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脑部扫描范围和清楚的脑部组织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扫描设备最佳的脑部扫描范围是一定的,但对于不同人的头部,由于其大小不相同,尤其像儿童和大人的头部大小差异更为显著,则即使保证了诊断扫描过程中将听眉线作为扫描基线,也难以很好的保证设备最佳的脑部扫描范围的中心区域和脑部尽可能吻合,尤其是在竖直方向上因头部大小不同所带来的脑部高低差异更为显著,因此现有的以听眉线作为扫描基线的扫描方式并不能保证对所有患者脑部的扫描都在最佳的脑部扫描范围的中心区域,不能保证提供最清楚的脑部组织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在保证以听眉线作为扫描基线的前提下,还能够考虑到不同患者头部的大小,使得患者的脑部在竖直方向上尽可能的位于设备的脑部扫描范围的中心区域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医学科PET-CT检查用头托,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夹角,顶板上表面设有垫层,垫层上设有用于定位头部后脑勺最低点在垫层上位置的凹陷,当头部后脑勺枕在凹陷中时,所述最低点与凹陷中心点相重合,头部的听眉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90°±5°,其中底板与病床水平面平行,还包括:
头部高点高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头部后脑勺枕在凹陷中时头部的最高点的高度;
头部低点高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头部后脑勺枕在凹陷中时头部的最低点的高度;
顶板升降系统,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用于使顶板沿竖直方向升降;
微处理器,用于计算所述最高点的高度和所述最低点的高度的中间高度值,若所述中间高度值高于扫描最佳高度时,所述顶板升降系统使顶板下降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为所述中间高度值与所述扫描最佳高度之差;若所述中间高度值低于扫描最佳高度时,所述顶板升降系统使顶板上升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为所述扫描最佳高度与所述中间高度值之差。
上述顶板升降系统包括:
多个竖直方向伸缩导向杆,各竖直方向伸缩导向杆连接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多个拉力提供件,各拉力提供件连接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用于在底板和顶板之间提供使二者相对运动的拉力;
支撑架,上端设有3个支撑滚轮,下端设有2个支撑滚轮,上端所设的3个支撑滚轮位于上方的滚轮槽内,下端所设的2个支撑滚轮位于下方的滚轮槽内,其中上方的滚轮槽设于顶板的下表面,下方的滚轮槽设于底板的上表面,各滚轮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
滑轮,通过滑轮支架设于底板的右端,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且位于支撑架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未经西安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6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