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6727.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8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顺;蔡忠;王青峰;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顺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赵浩淼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淤泥 自动 清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包括若干吸水组合管、若干上导水管、若干下导水管以及出水管,吸水组合管由若干吸水管并排组合而成,吸水管一端与下导水管连接,下导水管的另一端与上导水管连接,出水管沿管道方向设有若干进孔,上导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进孔进入出水管,出水管内部设有若干向下弯头分别与上导水管连接,若干上导水管、若干下导水管以及出水管均设于坝体内部,出水管沿管道方向设有出水缺口槽。出水管高度低于河道水面,出水管所处的水位高于若干吸水组合管所处的水位,出水缺口槽所处的水位高于向下弯头的出水口所处的水位。下导水管与吸水管的夹角为至少90度。吸水管、上导水管以及下导水管的内径均小于出水管的内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淤泥自动清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多数的河道清淤是通过直接抽吸或挖掘淤泥的方式,宽一点的河道清淤处理一般将清淤机具装备在船上,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设备将淤泥开挖或者抽吸出来,经过岸边的干湿分离机器将吸出淤泥脱水,再放到临时堆放点方便运输车将泥渣带走。规模小的河面通常比较窄,用挖掘机就可以从岸上进行河底淤泥打捞,或者直接在岸上放置吸污设备把底部淤泥吸出来。这种方式耗费人力和财力较多,而且过几年又要重复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包括若干吸水组合管、若干上导水管、若干下导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吸水组合管由若干吸水管并排组合而成,所述吸水管一端与下导水管连接,所述下导水管的另一端与上导水管连接,所述吸水组合管对应的若干上导水管呈爪形分布,所述出水管沿管道方向设有若干进孔,所述上导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进孔进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部设有若干向下弯头分别与上导水管连接,若干所述上导水管、若干下导水管以及出水管均设于坝体内部,所述出水管沿管道方向设有出水缺口槽。
作为改进,所述出水管高度低于河道水面,所述出水管所处的水位高于若干吸水组合管所处的水位,所述出水缺口槽所处的水位高于向下弯头的出水口所处的水位。
作为改进,所述下导水管与吸水管的夹角为至少90度。
作为改进,所述吸水管、上导水管以及下导水管的内径均小于出水管的内径。
作为改进,若干所述吸水组合管位于河道水域底部。
作为改进,所述吸水组合管的吸水管数量为三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因为水流自然压力,吸水组合管附近的浑浊泥水会被吸入,顺着水压进入出水管,然后从出水缺口槽排出。吸水组合管的吸水管可以根据清理区域不同而设定不同长度。
本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通过自然水压,以无动力的绿色方式,日常不断排出河道底部淤泥水,确保淤泥长期不堆积,保持坝内水容量不减少,还能改变水流层次,节能、高效、经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1、吸水组合管,2、上导水管,3、下导水管,4、出水管,5、吸水管,6、进孔,7、向下弯头,8、坝体,9、出水缺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河道淤泥自动清理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顺,未经黄德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6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