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压调整电路、方法及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6586.6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7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群;樊涛;王赟;袁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金云嵋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调整 电路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压调整电路、电压调整方法及显示装置。本申请的电压调整电路包括电荷泵单元、电压补偿单元和电源集成单元,通过电源集成单元生成初始基准电压,再根据电荷泵单元利用初始基准电压生成初始栅极电压,将初始栅极电压作为电压补偿单元的输入电压,电压补偿单元通过初始栅极电压生成补偿电压;然后电源集成单元再根据补偿电压生成目标基准电压,最后,通过电荷泵单元根据目标基准电压生成目标栅极电压,将目标栅极电压传输到薄膜晶体管上;本申请利用电荷泵单元、电压补偿单元和电源集成单元的相互配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栅极电压,以控制液晶分子反转,避免出现画面异常,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压调整电路、电压调整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屏是指液晶显示屏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在驱动薄膜晶体管液晶屏时,在每一个场周期内,薄膜晶体管都要打开一次,以便对电容充、放电一次,而打开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就是VGH电压,关闭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就是VGL电压。
然而,现有的电压调整电路中,VGH电压输出的是一个恒定的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液晶分子的特性不相同,因此,如果使用恒定的VGL电压,可能很难实现液晶分子反转,会出现画面异常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调整电路、电压调整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VGH电压恒定导致液晶分子反转困难,画面异常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压调整电路,包括电荷泵单元、电压补偿单元和电源集成单元;
所述电源集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荷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源集成单元用于生成初始基准电压;
所述电荷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源集成单元发送的初始基准电压,并利用所述初始基准电压生成初始栅极电压;
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荷泵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初始栅极电压,并根据所述初始栅极电压生成补偿电压,所述电压补偿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集成单元的反馈端,所述电源集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补偿电压生成目标基准电压;
所述电荷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准电压,并利用所述目标基准电压生成目标栅极电压,所述电荷泵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栅极驱动电路,并用于将所述目标栅极电压传输至栅极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电荷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和至少一个电荷部件,所述电荷部件包括电容和二极管,所述电容连接所述电源集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电容与所述二极管并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电荷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集成单元,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
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节点上,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6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