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4350.9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白俞武;陈渝彬;陈小娥;池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2C25/17 | 分类号: | A22C25/17;A22C25/1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皮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箱体、第一传送带、圆管、第二滚筒、驱动机构、进鱼机构和张紧机构,箱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箱体的上侧面设有进料口,第一传送带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圆管转动设置在箱体的后侧面上,圆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且端部固设有底板,圆管与第一传送带的上带面接触,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肉孔,第二滚筒的筒面与第一传送带的上带面接触,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滚筒和圆管同时反向转动,进鱼机构能够使进料口下落的鱼均匀地掉落至第一传送带上,张紧机构能够使第一传送带的上下带面始终保持张紧状态。本发明能够快速去除鱼块中的鱼刺,简单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鱼类大多体内都有鱼刺,尤其一些常见的淡水鱼,其肉间的刺更多,不管是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加工鱼肉产品,鱼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食用。
鱼丸又称鱼包肉,因其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餐桌上不可少的美味佳肴,越来越多的鱼被加工成鱼丸产品。在鱼丸在加工时,需要将鱼洗净解剖切成段,然后通过人工分离鱼肉和鱼骨,再将鱼肉打浆制成鱼丸。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残留鱼刺,影响鱼丸的食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本发明能够快速去除鱼块中的鱼刺和鱼皮,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上侧面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第一空腔相连通;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倾斜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传送带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态,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右端靠近第一通孔;
圆管,所述圆管水平转动设置在箱体的后侧面上,所述圆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且端部固设有底板,所述圆管位于第一传送带右端的上方,所述圆管的外侧壁与第一传送带的上带面始终接触,所述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肉孔;
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水平转动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上下带面之间,所述第二滚筒的筒面始终与第一传送带的上带面接触,所述第二滚筒位于圆管的正下方;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滚筒和圆管同时反向转动;
进鱼机构,所述进鱼机构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左端的上方,所述进鱼机构能够使进料口内的鱼均匀地掉落至第一传送带上;
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张紧机构能够使第一传送带的上下带面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滚筒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设在第一传送带外的第二转轴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的前侧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固设在底板上,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设在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箱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鱼块去皮去刺装置中,所述进鱼机构包括: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边铰接在第一空腔的左侧面上,所述活动板的右侧边通过震动电机设置在第一空腔的上侧面上,所述活动板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所述进料口位于活动板的正上方;
若干个穿鱼孔,若干个所述穿鱼孔间隔均匀地开设在位于第一传送带正上方的活动板上,所述穿鱼孔呈长条状且长度方向和第一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43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