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13629.5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4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王美娥;陈卫平;姜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境容量 自然 消减 模型 土壤环境 承载力 计算方法 | ||
1.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污染物源解析及排放清单分析
通过评估区域空间布点采样调查,获得污染物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PMF受体模型,解析各个污染物来源及比例,收集场地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清单,获得各个来源中目标污染物的排放强度;
(2)土壤污染风险敏感受体识别及风险阈值确定
选择区域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地下水安全或人体健康安全的风险受体,根据敏感风险受体选取相应的风险阈值Cr,同时确定土壤污染风险阈值Cr的空间分布;
(3)土壤污染环境容量计算
土壤环境容量根据公式计算:
Q=10-6·M·(Cr-Ci) (1)
式(1)中,Q为土壤环境容量(kg/hm2),M为单位面积评估层土壤质量(kg/hm2),Cr为土壤污染物风险阈值(mg/kg),Ci为土壤污染物含量(mg/kg);
(4)土壤污染物输入通量估算
基于场地土壤污染物源解析结果和排放清单,定期采集污染物各个输入过程的介质样本,或采用污染物环境多介质传输模型定量计算土壤污染物输入通量G;
(5)土壤污染物自然消减量计算
采用包气带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进行土壤污染物在包气带及地下水中的自然消减过程模拟,通过模型模拟分别定量计算污染物通过植物吸收、降解、挥发、淋溶和固定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浓度CN;
(6)土壤污染物环境承载量计算
类比生态学承载力公式,单位时间内土壤污染物环境承载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2)中,SECQ为土壤环境承载量(kg/hm2),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t为污染物累积时间,Qi为空间单元单位面积评估层土壤环境容量(kg/hm2),Gi,t为单位时间内土壤污染物输入量(kg/hm2),M为单位面积评估层土壤质量(kg/hm2),CN,t为单位时间内土壤污染物自然消减浓度(mg/kg);
(7)土壤污染物承载力定量评价
定量评估区域的土壤环境承载力,包括土壤环境承载力和土壤的环境承载量负荷指数,其中,土壤环境承载力用以表征土壤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的规模与强度,土壤的环境承载量负荷指数,用以表征土壤承载量的负荷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污染物环境多介质传输模型为排放因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污染物环境多介质传输模型为II级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包气带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为HYDRUS-1D,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为VisualMODFLOW。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消减模型的土壤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以包气带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HYDRUS-1D耦合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Visual MODFLOW模拟土壤污染物在包气带及地下水中的自然消减过程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36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