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3400.1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琪;徐驰;那艳玲;韩平;李岑;李萌;张本利;贾萌;江崇旭;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0 | 分类号: | F28C1/10;F28F2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刘畅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无扇叶 风扇 紧凑型 静音 冷却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包括塔体和消音组件,消音组件包括排风消音器、进风消音器、无扇叶风机、淋水填料和缓流挡板,排风消音器设置在塔体顶部,无扇叶风机设置在排风消音器下方的塔体内,在无扇叶风机下方的塔体上设置有淋水填料和进风消音器,淋水填料位于塔体内部,且贴近塔体内壁与竖直面呈夹角设置,进风消音器安装在塔体外壁上,在淋水填料下方的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缓流挡板固定设置在集水槽内,缓流挡板为“V”型且板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能够在满足各项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进行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并通过改进淋水填料等措施提高冷却水冷却效率,减小冷却塔的设备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及民用建筑,而这些建筑大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塔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热量交换的关键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周围。由于冷却塔工作原理问题,其在工作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引起噪声污染,影响周围的环境质量。随着人们对工作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冷却塔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各地环保局对冷却塔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尤其安装区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冷却塔主要噪声来源于风机排风口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电机及减速传动装置产生的机械噪声、进风口反向传播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以及淋水声。目前,国内外针对冷却塔的消声降噪,多采用声屏障、消声导流风管以及加装消声器等措施,没有同时从噪声源及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由于冷却塔的工作原是通过空气和水相互接触,带走水中热量,以达到冷却效果,而安装声屏障,不仅阻隔了声音的传播路径,也降低了冷却塔内空气流动的能力,降低了冷却塔的效果,并且声屏障的安装占地面积大,且投资较高。
消声导流弯头是安装在冷却塔出风口处,改变噪声传播方向的设备,可使冷却塔内的噪声背离噪声敏感点传播,但并未消除噪声,当冷却塔周围噪声敏感点较多,分布在不同方向时,无法采用该项措施,因此其使用范围有限。
加装消声器与消声屏障一样,是通过噪声传播途径降低噪声传播,并未从噪声源上减少噪声,也降低了换热效率,并且加装消声器后的设备体型较大,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紧凑型静音横流冷却塔,包括塔体和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排风消音器、进风消音器、无扇叶风机、淋水填料和缓流挡板,所述排风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塔体顶部,所述无扇叶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消音器下方的所述塔体内,在所述无扇叶风机下方的所述塔体上设置有所述淋水填料和所述进风消音器,所述淋水填料位于所述塔体内部,且贴近所述塔体内壁与竖直面呈夹角设置,所述进风消音器安装在所述塔体外壁上,在所述淋水填料下方的所述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缓流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水槽内,所述缓流挡板为“V”型且板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排风消音器是由若干个方柱型消声模块矩阵排列组成。
如此设置,排风消声器采用铝合金消声骨架,内部采用专用消声棉,具有高憎水、高效吸声等优点,为消声器提供良好的消声降噪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塔体上位于所述无扇叶风机和所述淋水填料之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塔体侧壁且位于所述塔体内侧端连接有洒水装置,所述洒水装置通过进水管,所述洒水装置采用花瓣式结构,使水流呈伞状均匀喷洒在淋水填料上。
如此设置,洒水装置采用花瓣式结构,使水流呈伞状均匀喷洒在淋水填料上,使冷却水在淋水填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增加空气与水的换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3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