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12886.7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5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汪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7/12 | 分类号: | H04L47/12;H04L4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马晓亚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计算机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数据均匀化传输等媒体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源节点本次传入的待传输数据;根据历史的数据接收间隔和数据发送间隔,确定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根据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确定拆分发送份数;基于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和拆分发送份数,得到多个数据分片;将各数据分片在时长为平均接收间隔的后续时段内,依次、均匀的发送给下一级节点。通过应用该方法得以将脉冲式的数据传输纠正为均匀的数据传输,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均匀性、降低了数据堵塞情况发生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均匀化传输等媒体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一些视频数据传输场景中,接受数据节点接收到的流视频数据并非以一种较为均匀的速度被发送过来,而是每隔一段较长的时间(例如200ms以上)就会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例如10ms以内)发来较多的视频数据,
由于视频流数据是从源节点开始发送,经由若干中继节点转发最终发送到终端被视频观看着消费,若中继节点不做处理直接转发,那么下一个接受数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仍保持脉冲式特征。此类脉冲式数据在全网的流动,会导致若干问题,造成业务质量下降、成本提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数据源节点本次传入的待传输数据;根据历史的数据接收间隔和数据发送间隔,确定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根据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确定拆分发送份数;基于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和拆分发送份数,得到多个数据分片;将各数据分片在时长为平均接收间隔的后续时段内,依次、均匀的发送给下一级节点。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待传输数据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数据源节点本次传入的待传输数据;平均间隔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历史的数据接收间隔和数据发送间隔,确定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拆分发送份数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确定拆分发送份数;数据分片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和拆分发送份数,得到多个数据分片;均匀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各数据分片在时长为平均接收间隔的后续时段内,依次、均匀的发送给下一级节点。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所提供的应用于首个中继节点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历史数据收发的实际间隔计算得到平均接收间隔和平均发送间隔,进而将平均发送间隔与平均接收间隔的比值作为用于实现均匀发送的拆分发送份数,因此可基于本次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和拆分发送份数,在由平均接收间隔充当的预测发送时长内将拆分出的多个数据分片依次、均匀发送出去。通过该技术方案得以将脉冲式的数据传输纠正为均匀的数据传输,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均匀性、降低了数据堵塞情况发生的概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
- 下一篇: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