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2808.7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饶杰;刘阳;程文林;刘江;刘畅;李跃东;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浦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艾诚璐 |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腔 系统 在线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厚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包括驱动器、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和控制器,驱动器能够带动图像采集单元伸入到注蜡空腔内部,图像采集单元能够采集空腔内部不同区域的图像;图像处理单元设有膜厚数据库,图像处理单元将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与膜厚数据库内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得到该图像对应下的膜厚实测数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处理单元得到的膜厚实测数据,控制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膜厚实测数据与预设允许数据进行比较并在膜厚实测数据超出预设允许数据时发出报警信号。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验空腔注蜡情况的方式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和不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线检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厚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国家标准要求白车身寿命10~15年不穿孔腐蚀,汽车车身上存在许多为了增加车身强度和减小车身重量而设计的空腔,这些空腔非常复杂,在白车身使用“阴极电泳涂装”进行防锈处理过程中,因为法拉第效应引起空腔内部电泳膜很薄,通常空腔表面容易生锈;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车身空腔内注蜡的方式来实现防腐。
现有的空腔注蜡主要分为传统注蜡、半自动注蜡、全自动注蜡和灌蜡四种方式,其中灌蜡工艺因能耗和设备投资高而鲜少应用,其它三种方式均采用喷涂方式进行,而传统注蜡、半自动注蜡和全自动注蜡工艺中蜡膜对空腔的有效覆盖是实现防腐的关键。
现有的注蜡工艺仅含有喷涂过程,蜡膜实际覆盖效果主要采用样车检验或样件检验的方式来确认蜡膜厚度的喷涂效果;而样车检验或样件检验均采用人工进行喷涂效果的检验确认,在人工检测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需要在样车或样件上加工额外的观察孔,人工直接通过观察孔查看空腔内喷涂情况,另一种是利用现有空腔的注蜡孔,通过注蜡孔借助内窥镜对空腔内进行实时查看以实现空腔喷涂情况的检查。
为方便人工检验,在空腔喷涂前将待喷的蜡中加入荧光剂,使得样件喷涂完成后,只要采用紫外灯照射空腔表面,带有荧光剂的蜡膜区域将显示荧光,人工通过观察空腔内表面的荧光显示情况来判断样件空腔是否存在缺蜡、蜡膜厚度过薄的情况,进而确认被检样件是否合格。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空腔注蜡情况的检验,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人工直接通过观察孔对空腔喷蜡情况进行检验时,一般观察孔仅设置一个,通过一个观察孔查看空腔内所有表面的喷涂情况,一方面存在因空腔结构复杂而带来的视觉盲区,导致不能完成空腔内表面的全面检验,降低了空腔注蜡效果检验的准确率,另一方面,无论是人工通过观察孔进行直接检查还是借用内窥镜进行检查,因空腔结构复杂且车身空腔多,导致每次检查耗时长且人工成本高,故而实际生产中,大多都是采用抽检方式进行检验,但是抽检的方式因存在偶然性,进一步降低了检测的准确率。
第二,通过人工检测空腔注蜡情况时,因人工通过肉眼查看喷涂情况,查看过程仅仅能够看到空腔内是否存在缺蜡、局部蜡膜厚度偏厚或局部蜡膜厚度偏薄的情况,若存在缺蜡情况,则意味着注蜡过程存在漏喷进而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但若是局部出现蜡膜厚度偏薄的情况,则通过肉眼难以判定蜡膜厚度是否合格,增加了检验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工通过观察孔检验空腔注蜡情况的方式存在的准确率降低、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用于空腔注蜡系统的在线膜厚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驱动器,图像采集单元连接在驱动器的输出端,驱动器能够带动图像采集单元伸入到注蜡空腔内部,图像采集单元能够采集空腔内部不同区域的图像;图像处理单元设有膜厚数据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图像处理单元采集到的实时图像并将接收到的实时图像与膜厚数据库内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得到该实时图像对应下的膜厚实测数据。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浦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浦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