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卒中筛查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2552.X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0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武剑;桑振华;魏宸铭;宋晓微;沈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20;G16H50/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花丽 |
| 地址: | 1022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卒中筛查 评估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卒中筛查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社区人群中每位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慢病数据集;筛查评估装置,筛查评估装置与至少一个采集设备相连,基于卒中慢病数据集评估每位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或卒中风险程度;预警装置,预警装置与筛查评估装置相连,在危险因素和/或卒中风险程度满足预警条件时,对相应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警提示。充分利用信息化、移动端技术并整合智能工具形成智能化卒中筛查、评估、防治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平台,提升预防效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防现状。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开展的筛查防治无法有效的进行卒中患者的病前管理,无法实现有效预测、提早干预、防治结合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卒中筛查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危害国民健康的慢病,最新的一项中国国家卒中筛查调查报告(CNSSS)的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的40至74岁的年龄段中第一次出现脑卒中症状的占比从189/十万人增长显著至379/十万人,总体年增长率高达8.3%(高于同时期的中国GDP增长率)。根据2017年发表的中国卒中流行病学调查(NESS-China)分析结果:脑卒中是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年龄超过20岁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卒中总死亡率为114.8/十万人年,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半数。静脉溶栓治疗为该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多项国外医疗科研结果证明脑卒中的筛查、预防等病前管理研究能够有效降低危险人群的卒中发生率,并且可以在救治过程中提供体征监测数据和建议,以期提高静脉溶栓成功率的占比,卒中防治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前沿研究课题,受到重视。由于国内公众对卒中知识的匮乏,其筛查与防治研究开展的范围较局限。综合其原因,卒中筛查领域信息化程度较低,筛查项目缺乏延续性。国内目前尚无成熟完善的脑卒中评估、筛查、防治模式。在调研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结果表明:病患在发病后3个小时内能到达医院的仅为21.5%,这其中仅有12.6%的病患可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另外有2.4%将进行溶栓治疗。此结果表明,国内目前开展的筛查防治无法有效的进行卒中患者的病前管理,更无法实现或达到有效预测、提早干预、防治结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卒中筛查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开展的筛查防治无法有效的进行卒中患者的病前管理,无法实现有效预测、提早干预、防治结合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卒中筛查评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社区人群中每位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慢病数据集;筛查评估装置,所述筛查评估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采集设备相连,所述筛查评估装置基于所述卒中慢病数据集评估所述每位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或卒中风险程度;预警装置,所述预警装置与所述筛查评估装置相连,所述预警装置在所述危险因素和/或所述卒中风险程度满足预警条件时,对相应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警提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查评估装置具体用于结合所述每位脑卒中患者的既往疾病诊疗历史和体征数据识别疾病水平,并基于所述疾病水平和所述卒中慢病数据集预测所述卒中风险程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警装置包括:宣导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每位脑卒中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宣导;警示设备,用于对所述相应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高危人群提示和/或预警,并宣教或者公众号消息推送相关信息,以及进行风险提示和检查建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康复模块,所述康复模块与所述筛查评估装置相连,所述康复模块用于对脑卒中术后进入康复阶段的脑卒中患者推送相应的辅助康复指导建议的同时,发送预防或干预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康复模块还用于每隔预设时长采集所述康复阶段的脑卒中患者的检验检查指标,并根据所述检验检查指标生成复查及随诊建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未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