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焚烧型污水综合处理流水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0830.8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理家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2F11/13;B01D33/04;F23G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污水 综合 处理 流水线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焚烧型污水综合处理流水线,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工段、加热脱水工段和焚烧成型工段,其独创地将污水排放管道与污泥焚烧设备结合,通过过滤工段、加热脱水工段和焚烧成型工段配合,能够连续性地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污泥经过过滤脱水、加热干燥后使其含水率大大降低,能够避免因含水率过高导致污泥焚烧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此外高温的螺杆出能起到污泥搅拌效果外,其还能起到利用螺杆的余热对污泥进行加热,确保污泥的焚烧效果,其结构简单,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焚烧型污水综合处理流水线。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进行过滤,并对过滤得到的污泥、浮渣进行处理,污泥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是一种含水率较高的复杂物质。一般污泥中含自由水70%~75%,絮状水20%~25%,毛细管水和结合水 1%。
高水分污泥直接进入焚烧炉内,对燃烧过程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如焚烧温度下降、着火过程延迟、炉内温度波动等。降低污泥含水率对降低污泥焚烧设备及处理费用是至关重要的,污泥的含水率降至与挥发物含量之比小于3.5,可以形成自燃,节约燃料。
污泥含水率高,能量会在污泥燃烧的过程中随水分的蒸发而被带走,如果能量不足以维持污泥燃烧,就要添加辅助燃料,辅助燃料的选择一般依赖于污泥的含水率、污泥性质和燃烧空气的温度,现有的水处理设备不具备焚烧功能,一般采用另外的焚烧设备对污泥进行焚烧,这类焚烧设备结构复杂且与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核性差,处理效率低不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型污水综合处理流水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工段、加热脱水工段和焚烧成型工段,所述过滤工段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加热脱水工段上方设置有与吸气设备相连通的吸气罩,所述过滤工段与加热脱水工段、加热脱水工段和焚烧成型工段均通过送料板进行连接,送料板背面设置有振动器。
优选的,所述过滤工段包括至少2个导辊和过滤皮带,导辊安装于机架上且一导辊与外部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过滤皮带绷紧并套设于导辊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脱水工段包括顶部加热工段、底部加热工段和加热装置,所述顶部加热工段和底部加热工段均由数量至少为2的导辊上套设耐热皮带构成,顶部加热工段和底部加热工段的耐热皮带相互接触,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耐热皮带内侧。
优选的,所述焚烧成型工段包括焚烧腔、螺杆、驱动电机、焚烧装置和吸气管,2根所述螺杆反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焚烧腔内,驱动电机安装于焚烧腔一端且转轴与一螺杆相连,所述焚烧腔一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另一端顶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焚烧装置设置于开口正上方,所述吸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料口正上方并与吸气设备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送料板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优选的,所述顶部加热工段和底部加热工段的导辊均安装在机架上且顶部加热工段上一导辊与外部的驱动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螺杆末端设置有齿轮,2个齿轮相互啮合实现2根螺杆传动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焚烧型污水综合处理流水线,污水通过管道排放在过滤工段过滤皮带的右侧,污水内的水流通过2层过滤皮带的过滤后将会被收集在集水槽内,汇集在集水槽内的水流最终将通过排水管统一排出,便于对其进行集中处理,而污水内存在的污泥将会被过滤皮带阻隔停留在过滤皮带表面,随着导辊的运动污泥被过滤皮带传送至过滤皮带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理家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江理家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