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0234.X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8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赛科;孙博;左德权;唐健;姚禹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机组 部分 负荷 性能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规定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开度”方法进行性能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S1、性能试验开始前,在控制系统中设定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最大开度为目标开度,并将联合循环出力设定为基本负荷出力值;
S2、所述单轴机组在“规定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开度”下运行,等待所述单轴机组进入热稳定状态;
S3、当单轴机组的运行边界及运行参数满足标准中的热稳定要求时,性能试验开始,并采集数据;
S4、待采集的数据满足性能试验标准要求时,试验停止;
S5、整理数据,计算得到联合循环出力和联合循环热耗率,将联合循环出力和联合循环热耗率修正至参考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性能试验开始前,针对需要进行联合循环部分负荷工况性能试验的单轴机组,收集所述单轴机组的运行数据,针对当前工况在控制系统中设定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最大开度为目标开度;
在步骤S2中,所述单轴机组在“规定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开度”下运行,按照性能试验标准要求,对汽水系统进行隔离,并等待所述单轴机组进入热稳定状态;
在步骤S3中,采用精度符合性能试验标准的仪表测量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所述数据包括发电机端功率、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相对湿度、进气系统压损、天然气温度、天然气流量和汽轮机排汽背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整理数据并采用公式(3)计算得到联合循环出力,进而将联合循环出力修正至参考工况,
式(3)中:Pcorr为修正后联合循环出力;Pgross为联合循环发电机端出力,且已扣除励磁功率;Δ2为功率因数对联合循环出力的加法修正;Δ8为汽水泄漏量对联合循环出力的加法修正;Δ9为汽轮机排汽背压对联合循环出力的加法修正;α1为大气温度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2为大气压力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3为相对湿度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4为天然气温度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5为天然气碳氢比和低位热值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6为进气系统压损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7为透平转速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α8为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开度偏离目标值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KP,deg为联合循环单轴机组老化对联合循环出力的修正;
其中:Pgross=Pmeas.-PEXC.,式中:Pgross为联合循环发电机端出力,且已扣除励磁功率;Pmeas.为联合循环发电机端实测出力;PEXC.为发电机的励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整理数据并采用公式(4)计算得到联合循环热耗率,进而将联合循环热耗率修正至参考工况,
式(4)中:Hcorr为修正后联合循环热耗率;Qmeas,GT为燃气轮机燃烧室输入热量;f1为大气温度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2为大气压力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3为相对湿度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4为天然气温度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5为天然气碳氢比和低位热值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6为进气系统压损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7为透平转速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f8为燃气轮机压气机进气可调导叶开度偏离目标值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KH,deg为联合循环单轴机组老化对联合循环热耗率的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2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