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搭式双回路电解电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9191.3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茜;吴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腾鹏矿业材料有限公司;刘茜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C7/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 | 徐洪刚 |
地址: | 650117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搭式双 回路 电解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搭式双回路电解电积系统,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左右两侧顶部设有导电装置,左右两侧导电装置之间依次交替设有阴极导电横梁和阳极导电横梁;导电装置包括绝缘耐磨蚀溜槽,在绝缘耐磨蚀溜槽内设有槽间绝缘垫板,在槽间绝缘垫板中部固定有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在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左右两侧的槽间绝缘垫板上设有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且当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一侧的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为阳极时,另一侧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为阴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夹搭式双回路电解电积系统。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冶炼的电解电积生产过程中,导电装置与阴极或阳极横梁的连接方式主要以搭接和夹接的联接形式来分类,搭接是导电触头通过相互便利的搭接形式来实现导电联接的;同样,夹接是导电触头通过相互紧密的加紧形式来实现的,尽管搭接与夹接的导电联接方式各有不同,并且各具不同优点,但最终都趋向于大型化、机械自动化方向发展,也就是更具便利和优点的搭接联接导电方式朝着逐渐取代夹接导电方式的方向过渡。目前主流的导电方式包括一下五种:
1、阳极板一端焊接一块斧头状导电头,阴极板一端螺栓固定一铜夹,用该铜夹夹住阳极板导电头。
2、阴阳极板一端的下部焊接一长方形铜块,所述铜块搭接到方形铜条上。
3、把导电排做成等距离的凹梯形槽,把导电头做成倒梯形,相互嵌紧。
4、把导电排做成梯形,导电头做成马鞍形,使导电头与导电排上下咬合导电。
5、在导电排上焊接等距离的铜夹,阴极导电头做成T形铜条,阳极导电头做成长方形铜条,阴阳极导电头与导电排相互嵌紧。
上述五种导电方式都存在一些缺点:第1种导电方式在出装槽时,相连电积槽中的阳极板出现断电现象,导致阴极锌复溶,导电夹用螺栓固定在阴极板上,在生产过程中,导电夹容易松动,导致阴极导电头温度高,阴阳极板间电压降大,致使电耗升高;第2种导电方式中由于导电头与导电排接触点压力较小,接触点容易产生硫酸铜结晶从而导致电阻增大,导电排、导电头温度升高,阴阳极板间电压降增大,同时该导电方式无法满足高电流密度生产;第3-5种导电方式的缺点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积槽上空的酸雾对其造成腐蚀,导电头两侧面接触不到导电排或与导电排接触不好,导电排、导电头温度升高,阴阳极板间电压降增大,导致锌电积电耗升高。此外,在导电过程中,不管是阳极横梁还是阴极导电横梁,多数采用一端的导电,这种导电方式主要问题就是导电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搭式双回路电解电积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搭式双回路电解电积系统,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左右两侧顶部设有导电装置,左右两侧导电装置之间依次交替设有阴极导电横梁和阳极导电横梁,所述导电装置包括绝缘耐磨蚀溜槽、槽间绝缘垫板、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和WP支路导电母线排,所述槽间绝缘垫板设于绝缘耐磨蚀溜槽内,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固定在槽间绝缘垫板中部,所述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上等距设有多个圆弧状的夹接头,相邻两个夹接头之间形成夹接槽;在槽间绝缘垫板左右两边并排设置多个凸块,左右两侧的凸块交叉设置,每个所述凸块顶部设置凹型槽,并排的凸块之间设置贯穿凸块的、用于固定WP支路导电母线排的定位槽,所述WP支路导电母线排固定在定位槽内,所述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上等距设置多个凸起的搭接块,相邻所述搭接块之间设有限位槽,且当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一侧的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为阳极时,另一侧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为阴极;
当阳极导电横梁左端与左侧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上的夹接头形成的夹接槽进行夹接时、右端与右侧的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上的搭接块进行搭接,当阴极导电横梁左端与左侧WP支路导电母线排上的搭接头进行搭接时、右端与右侧的M主干路导电母线排的搭接块之间形成的夹接槽进行搭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距离与相邻两块凸块之间的距离相同,搭接块的尺寸与凸块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腾鹏矿业材料有限公司;刘茜,未经昆明腾鹏矿业材料有限公司;刘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