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06300.6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9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君玲 |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15/00;A61L2/10;A61M1/00;A61N2/08 |
| 代理公司: | 惠州华茂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8 | 代理人: | 赵莹 |
| 地址: | 4616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智能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包括针灸罐体和负压组件,所述抽气管的下端安装有限位转接管,所述抽气管的内部中间处滑动安装有密封杆,所述限位转接管的下端安装有磁疗针,所述针灸罐体的内部右上侧设置有气压感应器,所述针灸罐体的内部侧壁中间处设置有紫外线灯管,通过气压感应器能够方便针灸罐体使用使的内部气压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显示屏能够使气压感应器的感应数据进行实时查看,使针灸罐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通过紫外线灯管能够对针灸罐体内部进行高温杀菌,使整体的安全性较高,通过密封杆的底部有与限位转接管适配的封堵头能够对限位转接管进行封堵,使针灸罐体在形成负压后的使用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大部分结构复杂,不易调节,同时也不能知晓内部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实用性较差,且操作麻烦,使用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功能性较差,在使用时容易挡住人体穴位,进而并不能同时与针灸进行配合使用,若等之后进行使用针灸,容易延长治疗的时间,并不适合现有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包括针灸罐体和负压组件,所述针灸罐体的端部中间处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下端安装有限位转接管,所述抽气管的内部中间处滑动安装有密封杆,所述限位转接管的下端安装有磁疗针,所述针灸罐体的内部右上侧设置有气压感应器,所述针灸罐体的内部侧壁中间处设置有紫外线灯管,所述抽气管外壁上侧安装有衔接管,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的端部设置有筒盖,所述抽气筒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端部中间处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外壁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抽气筒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转接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针灸罐体的正面设置有供电座,所述供电座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供电座正面左下侧设置有灯管控制按钮,所述供电座的正面右下侧设置有开关按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转接管的右侧壁开设有透气通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转接管的端部呈“倒圆锥”型结构设置,所述密封杆的底部与限位转接管适配设置有封堵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塞杆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活塞杆与筒盖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活塞和筒盖之间设置,所述筒盖与抽气筒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筒盖的端部设置有手持框,所述手持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按摩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抽气筒通过转接头与衔接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君玲,未经刘君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6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氢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壳体组件、摄像头装饰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