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苯酞类成分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G2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5487.8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冯伟萌;张森;严辉;段金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7/0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产苯酞类 成分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xg2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苯酞类成分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G2菌株及其应用,本菌株是从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并培养获得的,经微生物16S rDNA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766。本发明为规模化发酵制备苯酞类成分提供一株性状稳定、培养基简单、生长良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并建立实用简便的发酵培养方法及其分离提取工艺,其发酵液经提取浓缩后的成分可作为当归活性成分的新来源。贝莱斯芽孢杆菌XG2可促进当归种子萌发、提高当归苗株高、鲜重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该菌株可产苯酞类成分,并可促进当归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有效地反应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土壤生产力的大小及环境干扰程度的高低,根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结构上的改变可以引起微生物菌群功能上的改变。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s),是根系周围土壤中分布于植物根系表面的一群自生细菌,通过分泌相关植物激素或者激素前体物质影响植物根系结构。PGPR通过固氮、溶磷、解钾、溶铁等作用,促进吲哚乙酸、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等植物激素分泌,起到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作用。当添加外源性微生物菌剂时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生态水平,进而改善根际土养分的含量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提高当归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根际菌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除了产生营养成分、植物激素等,还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类似的活性成分。根际菌种类的多样性也赋予了其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利用根际菌发酵的方法用于挖掘新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能够代谢产生相应活性成分的根际菌来生产新型、高效、低成本的活性药物,可有效缓解珍稀中药植物资源紧缺的现状。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分布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当归主要的活性物质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挥发油中主要包含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等成分。临床研究表明苯酞类成分在平滑肌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但当归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产地依赖性强、道地野生资源破坏严重、栽培过程又易出现早薹、病虫害等,严重制约了当归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当归的微生物资源进行研究,但是菌株数量及种类有限,功能筛选研究较为薄弱,进一步筛选出新的产当归活性成分和促进当归优质生长的菌株,对深入开展微生物发酵产苯酞类成分,寻找新型苯酞类成分来源,缓解当归资源短缺现状,研制生物菌肥,开展绿色健康种植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苯酞类成分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G2菌株及其该菌的分离方法、发酵培养方法。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菌发酵产物分析及其在当归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产苯酞类成分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G2,该菌株是从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并培养获得的,经微生物16S rDNA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766;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uence listing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G2菌株分离方法,包括振荡、接种、分离、培养及保存,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