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种合金中碳含量、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1862.1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8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军;武术;陈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615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多种 合金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合金中碳含量、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其将纯铁、锡粒、试样和钨粒依次先后放置,再进行燃烧,采用红外碳硫仪检测,利用校准曲线,得到碳含量和硫含量;本申请通过助熔剂纯铁、锡粒和钨粒的选择,助熔剂与试样放置顺序的选择,比较器水平与时间的选择,且通过校准曲线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合金中碳和硫含量的高效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合金中的碳、硫含量,对指导炼钢具有重要意义,简化了操作环节,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合金中碳含量、硫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铁合金是钢铁工业炼钢冶炼的重要原料,碳的高低直接影响钢的机械性能,而硫在钢铁中是有害元素,使钢铁具有热脆性,所以冶炼过程需精确控制合金碳、硫含量,高效、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各种合金中C、S的检测方法都有不同的检测标准,例如:硅铁合金、锰铁和锰中C的检测方法为GB/T 5686.5-2008,助熔剂为锡粒0.5g,钨粒1.5g,S的检测方法为GB/T 5686.7-2008,助熔剂为纯铁0.5g,钨粒1g,锡粒0.25g;铌铁中C的检测方法为GB/T3654.4-1983,助熔剂为锡粒1g、钨粒0.5g,S的检测方法为GB/T 3654.6-2008,助熔剂为锡粒0.3g,钨粒1.5g;钛铁中C的检测方法为GB/T 4701.8-1988,助熔剂为锡粒0.3g,纯铁0.4g,钨1.5g,S的检测方法为GB/T4701.10-2008,助熔剂为锡粒0.3g,钨1.8g;铬铁中C的检测方法为GB/T4699.4-2008,助熔剂为锡粒0.3g,钨粒1.5g,S的检测方法为GB/T 4699.6-2008,助熔剂为锡粒0.3g,钨粒1.5g。
因此,上述不同合金中C、S含量的检测方法中,检测标准不同,助熔剂种类和加入量不一样,由此使得每个合金品种的检测方法、分析曲线都需要单独建立,过程繁琐,检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合金中碳含量、硫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适用于多种合金的检测,且检测方法准确。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合金中碳含量、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纯铁、锡粒、合金试样和钨粒依次先后放置,再进行燃烧,采用红外碳硫仪检测,利用校准曲线,得到碳含量和硫含量;
在C含量检测时,所述红外碳硫仪的分析时间为28~32s,比较器水平2;在S含量检测时,所述红外碳硫仪的分析时间为33~37s,比较器水平4。
优选的,所述合金试样选自低合金钢、生铁、中碳锰铁、高碳锰铁、铌铁、磷铁、钛铁、钼铁、中碳铬铁、微碳铬铁、低碳铬铁、高碳铬铁或硅锰合金。
优选的,所述纯铁、锡粒、试样和钨粒的比例为(0.2000±0.005)g:(0.2000±0.005)g:(0.1000±0.0001)g:1.5g。
优选的,所述纯铁、锡粒和钨粒的比例为0.2g:0.2g:1.5g。
优选的,在C含量检测时,所述红外碳硫仪的分析气流量为3.0~3.5L/min,吹扫时间为10~15s,积分延迟时间为1s,积分时间为30s。
优选的,所述S含量检测时,所述红外碳硫仪的分析气流量为3.0~3.5L/min,吹扫时间为10~15s,积分延迟时间为2s,积分时间为40s。
优选的,所述钨粒的碳量小于0.001%,硫量小于0.0002%,粒度0.8mm~1.4mm;所述锡粒的碳量小于0.001%,硫量小于0.0005%,粒度0.4mm~0.8mm;所述纯铁的纯度大于99.8%,碳量小于0.001%,硫量小于0.001%。
优选的,所述校准曲线的建立方法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1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