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近场自适应拾音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1801.5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希昌;乔子凌;甘杨港;王明锐;李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兴华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近 自适应 拾音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近场自适应拾音器,包括:麦克风组,用于采集声音信号;所述麦克风组包括用于采集近场声音信号的近场麦克风和用于采集远场声音信号的远场麦克风;调理模块,与所述麦克风组连接,用于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处理模块,与所述调理模块连接,用于对放大后的声音信号进行幅度比较、逻辑处理以及混音处理;输出驱动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输出。本发明利用远场和近场的阵列技术及电路多阈值自适应技术,实现了远近场的语音信息融合,降低了设计复杂度,便于部署,具有更加强大的适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近场自适应拾音器。
背景技术
拾音器技术虽然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方面在麦克风选选型方面难以兼顾远场和近场,如采用较高敏度的麦克风,可以较好的拾取远场声音,但容易产生近场饱和及背景声音较大的问题;如采用较低灵敏度的麦克风,可以较好的拾取近场声音,提升近场声音的信噪比,但对远场声音拾取能力较弱。由此,如兼顾远近场应用,则必须使用搭配应用或者独特的麦克风增益控制技术。另一方面,如果实现自适应控制,多采用算法处理,算法通常需用选用较高性能的DSP或者微处理器,进一步带来功耗问题,不利于小型化及嵌入式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近场自适应拾音器,利用远场和近场麦克风阵列及电路自适应选择切换技术,实现多路语音信号的电路判决、选择及叠加处理,实现较好的音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远近场自适应拾音器,包括:
麦克风组,用于采集声音信号;所述麦克风组包括用于采集近场声音信号的近场麦克风和用于采集远场声音信号的远场麦克风;
调理模块,与所述麦克风组连接,用于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处理模块,与所述调理模块连接,用于对放大后的声音信号进行幅度比较、逻辑处理以及混音处理;
输出驱动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输出。
可选地,所述调理模块采用放大器。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比较电路、切换逻辑电路和混音电路。
可选地,所述比较电路采用双门限比较器。
可选地,所述切换逻辑电路采用2-4译码器,所述2-4译码器的输入为所述双门限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所述2-4译码器的输出为增益控制信号;所述增益控制信号包括远场麦克风增益控制信号和近场麦克风增益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混音电路根据所述增益控制信号对放大后的声音信号进行混音处理。
可选地,混音电路包括放大器、多个控制电阻、模拟开关和加法器,放大器的输入为调理模块的输出信号;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控制电阻连接,通过导通不同的控制电阻实现对于声音信号的增益控制;所述加法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阻的输出端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混合控制电阻的输出信号和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可选地,所述输出驱动模块为LINEOUT驱动或者耳机驱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1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