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0459.7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汤德勤;刘泽山;彭建东;张悦;李敬峰;客文娇;赵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中澳澳凯水处理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毕金鹏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连续 离子交换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再生罐、存储罐;所述反应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磁性树脂出口,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池,反应池内设置磁性树脂吸附原水中COD,吸附完成的原水通过出水口排出;
设置树脂转移器将反应池内饱和的磁性树脂从磁性树脂出口转移至再生罐,存储罐内设置再生液通入再生罐,洗脱后的磁性树脂通过进水口通入反应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渗透装置、电化学反应装置;
所述再生罐内清洗后含有较高浓度COD的废盐水通过反渗透装置渗透,其中过膜后的水返回进水口与原水混合后通入反应池,未过膜的浓缩液通入电化学反应装置,电解后的再生液通入所述存储罐,COD以CO2的形式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设置进水渠道,原水从进水口和进水渠道引导至反应池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搅拌器于所述反应池内,搅拌部穿过进水渠道置于反应池中下部,用于搅拌磁性树脂充分吸附COD,形成一定高度的悬浮的磁性树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上部设置锯齿出水堰,用于将处理后的成品水引导出反应池至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磁性装置,用于收集溢散的磁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上通过管路串联的电化学反应单元构成,电化学反应单元包括直流电源和电解槽,电解槽包括:阳极、阴极和介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活性炭填料,所述浓缩液以下进上出的形式通过电解槽;阳极阴极通过铜排分别对应和直流电源的阳极阴极相连,阳极为不锈钢基材涂覆Pb涂层制成;所述阴极为不锈钢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反应装置包括第一级电化学反应单元和第二级电化学反应单元,其中第一级电化学反应单元活性炭的粒径为3~5mm,阳极与阴极的间距为20~50mm,相邻极板之间的电压为2~12V;第二级电化学反应单元活性炭的粒径为3~5mm,阳极与阴极的间距为30~60mm,相邻极板之间的电压为2~12V。
9.一种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方法,利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微污染水的连续离子交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磁性树脂吸附反应池内原水COD;
S2:将所述步骤S1中吸附的COD的磁性树脂转移至再生罐,将存储罐中的再生液通入再生罐内,洗脱磁性树脂所吸附的COD,将再生后的磁性树脂转移至反应池循环利用;
S3:将所述步骤S2中洗脱后产生的含有较高浓度COD的再生废液经过反渗透装置进行浓缩形成浓缩液;
S4:将所述步骤S3中的浓缩液通入电化学反应装置进行催化氧化,将COD氧化成CO2废气排放,浓缩液被还原成再生液并被转移至存储罐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中澳澳凯水处理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中澳澳凯水处理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04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