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99055.0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昕;张仁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2/30 | 分类号: | E04C2/30;E04C2/292;E04B2/00;E04B1/94 |
| 代理公司: | 嘉兴倍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5 | 代理人: | 周闯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叠合 发热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包括后板(1)、金属框架(2)及前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的前端与金属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前板(3)的后端与金属框架(2)的前端接触设置;
所述后板(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金属抵块(4),所述后板(1)的前端设有异形气囊(5)和圆形气囊(6),所述异形气囊(5)和圆形气囊(6)位于金属框架(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的正面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延伸至金属框架(2)内;
所述前板(3)及后板(1)均为金属设置;
所述后板(1)的后端设有若干个圆形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抵块(4)的后端开设有环形腔(41),所述金属抵块(4)的后端通过环形腔(41)形成一个小圆柱,所述金属抵块(4)后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弹性杆(42),所述弧形弹性杆(42)越过环形腔(41)一端与小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性杆(42)的另一端与金属抵块(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弹性杆(42)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弧形弹性杆(42)围绕金属抵块(4)的圆心呈均匀的圆周阵列分布;
所述弧形弹性杆(42)呈超后端的圆弧设置,所述弧形弹性杆(42)的圆弧面上开设有长条开口(43),所述长条开口(43)的中间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
所述弧形弹性杆(42)具有弹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气囊(5)固定安装在后板(1)的前端,所述圆形气囊(6)位于异形气囊(5)的中间,所述圆形气囊(6)与后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气囊(5)呈圆环设置,所述异形气囊(5)靠近外环的侧壁厚度大于靠近内环的侧壁,所述异形气囊(5)呈膨胀设置;
所述圆形气囊(6)的轴线与异形气囊(5)的轴线重合设置,所述圆形气囊(6)和异形气囊(5)内的气体均为二氧化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气囊(6)的外壁呈圆弧设置,且圆形气囊(6)的外壁呈褶皱设置,所述圆形气囊(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尖刺(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气囊(5)外圈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51),所述环形槽(51)内卡设有弹性拉绳(52),所述弹性拉绳(52)具有弹性设置;
所述弹性拉绳(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7),所述拉伸弹簧(7)的一端与金属框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7)呈绷紧设置;
所述弹性拉绳(52)一段上固定安装有抵板(53),所述抵块(53)位于拉伸弹簧(7)相对的一侧,所述抵板(5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刺(54);
所述抵板(53)呈贴合异形气囊(5)外壁设置,所述抵板(53)上端呈远离异形气囊(5)设置,所述锥形刺(54)位于抵板(53)远离异形气囊(5)的部分上,且锥形刺(54)尖端朝向异形气囊(5),所述锥形刺(54)的高度低于圆形气囊(6)的高度。
9.一种双面叠合发热墙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后板(1)进后端压铸出圆形凹槽(11),并且在后板(1)前端与金属框架(2)进行焊接;
步骤二,使用钻床将金属框架(2)及前板(3)的前端进行加工出螺纹孔,且前板(3)上的螺纹孔与金属框架(2)上的螺纹孔相互配合;
步骤三,在后板(1)的后端焊接铣出环形腔(41)的金属抵块(4),并且将设有长条开口(43)的弧形弹性杆(42)焊接在金属抵块(4)后端;
步骤四,将异形气囊(5)及圆形气囊(6)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后板(1)的前端,同时圆形气囊(6)的外壁上通过胶水将尖刺(61)进行粘黏住;
步骤五,将抵板(53)通过胶水粘黏在弹性拉绳(52)上,同时弹性拉绳(52)的另一侧通过胶水与拉伸弹簧(7)进行粘连;
步骤六,将锥形刺(54)焊接在抵板(53)上,同时将拉伸弹簧(7)的另一端与金属框架(2)的内壁进行焊接;
步骤七,将弹性拉绳(52)套设在环形槽(51)内,同时将前板(3)通过螺栓与金属框架(2)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90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有效区域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舶翼形抗横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