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站用直流蓄电池开路检查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8726.1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秦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42 | 分类号: | G01R31/38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喻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站用 直流 蓄电池 开路 检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站用直流蓄电池开路检查方法,涉及变电站蓄电池开路检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检查周期值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b.采集蓄电池参数或者整流单元参数;c.将采集的参数与存储设备中的对应阈值比对,判断蓄电池是否存在开路故障;d.检查后设置的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自动恢复至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初始值;e.恢复后进行充电或发送报警指令;f.一个检查周期结束后,根据设定的检查周期定时降低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继续检查蓄电池电路是否存在开路故障,整个检查过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不用人为干预,降低了现场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的情况,循环检查能及时发现并发送报警指令,提醒有关人员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蓄电池开路检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站用直流蓄电池开路检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蓄电池以串联的方式接入直流系统中运行,若有电池开路,相当于电流回路开路,蓄电池则无法给站内直流系统提供电源。通过对蓄电池组进行放电,检查蓄电池是否存在开路故障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直流控制单元的充电管理界面可以设置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一般将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设置为205V,此时,整流单元输出电压为205V,若电池不存在开路故障,则由蓄电池组承担站内直流负荷,从而达到蓄电池放电的目的;若电池存在开路故障,则整流单元将继续承担站内直流负荷,蓄电池无法放电。
依据此操作来检查蓄电池是否存在开路故障,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人员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无法及时发现开路故障,并进行故障处理;其次,运行人员在现场具体操作时,容易忘记恢复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初始值或者设置错误,导致蓄电池放电后,无法正常充电,影响蓄电池寿命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为操作失误,影响蓄电池寿命及使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站用直流蓄电池开路检查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站用直流蓄电池开路检查方法,用于对直流蓄电池电路是否存在开路进行检查,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对直流蓄电池电路的检查周期值和直流蓄电池电路中的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
S2、设置检查周期值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后,采集蓄电池参数或者整流单元参数;
S3、将采集的蓄电池参数或者整流单元参数与存储设备中的对应阈值比对,判断蓄电池是否存在开路故障;
根据设置的检查周期值,一个检查周期结束后,从设置上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继续执行。
上述设置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是由程序控制;
通过定时调节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来改变蓄电池单元的电压,再通过采集的蓄电池和整流单元的参数与存储设备中的阈值进行比较,实现对蓄电池电路的开路检测,无需人为干预就能实现检测,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
进一步的,上述设置的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值小于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初始值,降低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使蓄电池的电压高于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从而实现蓄电池给负载供电,以此来检测是否存在蓄电池开路故障。
进一步的,上述采集的蓄电池参数或者整流单元参数与存储设备中的对应阈值参数比对,判断蓄电池是否存在开路故障,包括以下步骤:
A1、判断采集的蓄电池电压当前值是否小于存储设备中的蓄电池电压初始值,且采集的整流单元的输出电流当前值是否等于存储设备中的整流单元最小电流值0;
A11、若采集的蓄电池电压当前值小于存储设备中的蓄电池电压初始值,且采集的整流单元的输出电流当前值等于存储设备中的整流单元最小电流值0,则蓄电池不存在开路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8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环保型橡胶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