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的采血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98686.0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丁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王韶 |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症 医学 采血 | ||
本发明涉及医疗采血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的采血器,包括壳体、废止部、采血组件、固定组件和自毁组件;废止部固定安装于壳体中部的一侧,废止部与壳体的内部连通设置;采血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外壁,固定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中部;自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自毁组件的一端与采血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自毁组件的另一端穿过废止部底部朝向废止部外设置,本申请可以对采血完毕后的穿刺针在无接触下依次实时收缩防护以及自主报废工作,从而彻底避免穿刺针会在废弃时出现刺伤医务人员及医疗废品回收人员的风险,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采血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的采血器。
背景技术
静脉采血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于患者入院常规检查,也能在抢救时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静脉采血是通过穿刺技术,将病人的血液样本采集到特定的容器中,是不可或缺的诊疗用器具。但是,随着自然界疾病的发展与病毒、细菌的变异,随血液或体液接触而发生的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日趋严重(如:吸毒人员对注射器具的共同或重复使用,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注射针对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也非常严重,甚至引发AIDS、乙肝、丙肝等疾病的传播)。对具有穿刺功能的医用器具(注射器、采血器等)的一次性使用的要求已上升为各国的法规要求。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严格规范了安全注射(穿刺)三要素:1、对使用者无害;2、对接受者(病人)无害;3、对环境无害;目前,临床使用的采血器多是普通型采血器(基本不具有安全特征),在完成采集病人血液的目的后,不能实现对采血器上穿刺针的安全保护,存在刺伤医护人员或废物处理人员的风险;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在对患者血液进行采集完毕后,在无需接触穿刺针的状态下可以对穿刺针进行防护并可以自主报废的一种重症医学的采血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的采血器。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的采血器,包括壳体、废止部、采血组件、固定组件和自毁组件;废止部固定安装于壳体中部的一侧,废止部与壳体的内部连通设置;采血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外壁,固定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中部;自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自毁组件的一端与采血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自毁组件的另一端穿过废止部底部朝向废止部外设置。
优选的,壳体包括有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壳体由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组成,第三管体的外径和内径均大于第二管体的外径和内径,第三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设置;第一端盖可拆卸的盖设于第一管体的端部;第二端盖可拆卸的盖设于第三管体的端部。
优选的,第二管体包括滑槽、缺口和卡口;滑槽径向贯穿开设于第二管体外,滑槽的一端位于第二管体中部位置,另一端朝向第一管体方向设置,滑槽的长度为采血组件总长的二分之一;卡口开设于缺口的侧壁,卡口开设于缺口长边方向的一侧。
优选的,第三管体包括窗口和防护层;窗口贯穿开设于第三管体外;防护层设置于窗口处。
优选的,废止部包括有废止仓、通孔、第一防滑凸起和第二防滑凸起;废止仓固定安装于第二管体的一侧,废止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设置;通孔贯穿开设于废止仓的底部;第一防滑凸起设置于废止仓端部的表面;第二防滑凸起相对第一防滑凸起设置于废止仓另一端的表面。
优选的,采血组件包括连接部、采血针头、传输针头和推拉部;采血针头固定安装于连接部的一端,传输针头相对采血针头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部、采血针头和传输针头中部轴向贯通且呈同轴设置,推拉部垂直设置于连接部的外壁,3d位于连接部的中部,推拉部的端部穿过滑槽朝向第二管体外部设置并与滑槽滑动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8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