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解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94139.5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9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苏冉;白玉湖;徐兵祥;陈岭;李彦尊;李文兰;郑小文;王恩博;董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28;G06F30/18;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砂岩 水力 裂缝 三维 展布 属性 解释 方法 | ||
1.一种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分析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缝的空间展布及渗流参数基本特征,分类并三维表征不同类型的裂缝;
步骤S20:基于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改造压裂缝网的基本特征,抽提三维离散裂缝网络典型展布模式,建立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试井分析物理模型;
步骤S30:根据试井分析物理模型建立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试井分析模型的数学模型;
步骤S40:利用半解析方法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试井分析模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无因次井底压力解;
步骤S50:基于无因次井底压力解得到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缝网三维展布与属性的试井解释双对数理论样版曲线;
步骤S60:将试井解释双对数理论样版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并进行试井解释得到储层及裂缝关键渗流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基于体积压裂缝延伸规律及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缝的空间展布及渗流参数基本特征;
步骤S102:基于体积压裂缝基本特征,从裂缝成因机理、发育尺度、分布密度和导流能力角度出发,将裂缝系统分类为人工裂缝、诱导裂缝和天然裂缝;
步骤S103:基于体积压裂缝基本特征,利用离散介质方法对人工裂缝进行三维表征,利用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对诱导裂缝和天然裂缝进行表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的试井分析物理模型建立的条件包括:三维离散裂缝网络展布模式由复杂交错的人工裂缝、诱导缝和天然裂缝组成;该物理模型假设条件至少包括:人工裂缝垂直并贯穿储层,且只与水平井的射孔处相交,水平井其他段均封闭;储层流体只经过人工裂缝流入生产井筒,在人工裂缝内二维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
步骤S301:基于无因次参数及定义建立人工裂缝中的流体渗流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人工裂缝渗流模型;
步骤S302:基于无因次参数及定义建立储层中的流体渗流方程及边界条件,得到储层渗流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利用半解析方法对所述步骤S301中的人工裂缝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所述步骤S301中的流体渗流方程变换为拉氏空间渗流方程;
将人工裂缝划分成若干个微元,每个裂缝微元是一个二维平面矩形,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每个裂缝微元进行离散,并采用星三角变换方法解决裂缝中的交汇流动,得到离散裂缝系统流动有限差分方程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利用半解析方法对所述步骤S302中的储层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具体如下: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所述步骤302中的流体渗流方程变换为拉氏空间渗流方程;
在数学模型中,裂缝微元视为面源,地层流体不断流入裂缝微元造成储层压力不断下降,利用傅里叶变换和Laplace变换对基质和天然裂缝渗流方程进行求解,得到Laplace空间三维点源函数解;
由Laplace空间三维点源函数解得到某一裂缝微元在储层中任意一点所产生的无因次压力,结合叠加原理得到离散裂缝网络中NF个裂缝微元在储层中任意一点所产生的无因次压力;
以裂缝微元几何中心为计算点,得到裂缝微元的无因次压力并应用到所有裂缝微元中,得到NF个包含裂缝微元压力和流量的方程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41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