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竹木胶黏剂及竹木浸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3112.4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君;泮恩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9/00 | 分类号: | C09J189/00;C09J129/04;C09J163/00;C09J11/04;C09J11/08;C08H1/00;B05D7/06;B05D7/24;B05C3/09;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3238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竹木胶黏剂 竹木浸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竹木胶黏剂及竹木浸涂方法,包括水、植物蛋白、改性剂、交联剂、固化剂、填料及添加剂;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数制成:水:100份、植物蛋白:20‑40份、改性剂:0.1‑5份、交联剂:20‑40份、固化剂:2‑20份、填料:1‑5份、添加剂:3份;本发明公开的环保型竹木胶黏剂通过该竹木浸涂装置对木竹板进行自动化完成拾取、浸泡、抖擞沥干、拼接、刮胶等动作,从而有效地保证木竹板在底面浸泡胶黏剂完成后,其木竹板的四个侧壁也会均匀涂满胶黏剂,并且通过刮胶动作,使木竹板顶面靠近于木竹板四个侧壁的边缘粘附的胶水进行阻隔、铲削、擦拭等流程进行自动化去除,从而实现自动化集成度,生产质量标准统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木加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竹木胶黏剂及竹木浸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木材资源的溃乏,人们越来越多的用人造板家具代替实木家具,从而使得胶粘剂的用量也日趋增多。胶黏剂的研究与应用则是一门日久弥新的科学,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血胶、骨胶、植物中的提取物等的天然胶黏剂。但是,由于其耐水性差、固含量低、胶合强度低、易霉变,贮存期短等是其缺陷,因此,逐渐被发展起来的“三醛胶”所取代。目前,人造板用胶粘剂以“三醛胶”为主,但“三醛胶”主要以甲醛、尿素、三聚氰胺、苯酚等为原料,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和酚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寻找新型天然环保胶粘剂代替“三酸胶”成为必然趋势。生物质胶黏剂主要有蛋白质胶黏剂、淀粉胶黏剂、木质素胶黏剂、热解生物油胶黏剂以及它们的改性产品。
现有的,专利号CN201510088407.9公开了一种无醛植物蛋白基木材胶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无醛蛋白基木材胶黏剂,包括水、植物蛋白、改性剂、交联剂、固化剂、填料、添加剂;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制成:水100份、植物蛋白20-40份、改性剂0.1-5份、交联剂20-40份、固化剂2-20份、填料1-5份及添加剂0-3份。通过植物蛋白溶解,交联反应、固化反应形成成品。本胶黏剂主要通过辊涂、刮刀涂布、帘式涂布,或者喷洒涂于木质材料上,再经过陈放,冷压、热压得到复合木质人造板。
上述专利公开的无醛植物蛋白基木材胶黏剂使用方法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不足之处在于:
一、现有的,对于一些表面积较大的特殊竹木板需要粘接,往往是通过对竹木板表面进行胶水浸泡加均匀涂抹的形式使竹木板表面胶水均匀附着完整,因此,上述专利公开的胶黏剂通过辊涂或喷洒涂于木质材料表面显然会使胶黏剂涂抹不均,胶黏剂的粘接强度无法发挥至最强功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竹木胶黏剂及竹木浸涂方法,解决现有的,对于一些表面积较大的特殊竹木板需要粘接,往往是通过对竹木板表面进行胶水浸泡加均匀涂抹的形式使竹木板表面胶水均匀附着完整,因此,上述专利公开的胶黏剂通过辊涂或喷洒涂于木质材料表面显然会使胶黏剂涂抹不均,胶黏剂的粘接强度无法发挥至最强功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保型竹木胶黏剂,包括水、植物蛋白、改性剂、交联剂、固化剂、填料及添加剂;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数制成:水:100份、植物蛋白:20-40份、改性剂:0.1-5份、交联剂:20-40份、固化剂:2-20份、填料:1-5份、添加剂:3份;其中,所述植物蛋白的原料为蛋白含量不小于50%的脱脂豆粉;所述改性剂为氢氧化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尿素或亚硫酸钠中的一种配合;所述交联剂为用硅酸钠和环氧树脂改性的聚乙烯醇溶液配合,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硅酸钠:16份,环氧树脂:2份,质量浓度为25%的聚乙烯醇100份;所述固化剂为聚酰胺聚胺—顺丁烯二酸酐溶液;所述填料为钠基蒙脱土;所述添加剂为木质微纳纤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