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动力轨道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89471.2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9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清;焦京海;赖森华;高洪镇;刘金林;李勇序;郑伟;张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7/04 | 分类号: | B61C7/04;B61F1/00;B61D17/10;B61D17/04;B61C17/06;B61C17/00;B61D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志斌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轨道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动力轨道车辆,包括:顶架、底架、地板、动力包和受电弓;所述受电弓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动力包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地板铺设于所述底架;所述底架包括:边梁和安装框架;两个所述边梁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框架结构,所述边梁的内侧底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托筋;所述动力包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所述安装框架的外侧面与所述边梁抵接;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面与所述托筋搭接;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面与所述地板抵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动力轨道车辆,通过将安装框架搭接在边梁下方设置的托筋上,并和边梁内侧完全密切,安装框架的顶面与车体地板密切连接,与边梁和地板共同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动力包的安装框架整体刚度得到了增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力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车组等轨道车辆,均为内燃或电力单一动力,内燃动车组在电化区段运行时不能使用电力供电驱动,电力动车组一旦供电出现故障就不能运行且无法在非电化区段运行,不能实现电化区段和非电化区段的穿行混跑。但由于轨道车辆的安装空间有限,作为双动力之一的动力包存在重量大、尺寸大和振动大的特点,为了提升整车的舒适度,需要安装动力包的双动力车体框架,需要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刚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动力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包存在重量大、尺寸大和振动大问题,现有框架结构无法满足安装空间、刚度和可靠性需求的缺陷,通过将安装框架搭接在边梁下方设置的托筋上,并和边梁内侧完全密切,安装框架的顶面与车体地板密切连接,与边梁和地板共同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动力包的安装框架整体刚度得到了增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动力轨道车辆,包括:顶架、底架、地板、动力包和受电弓;
所述受电弓与所述顶架连接;
所述动力包与所述底架连接;
所述地板铺设于所述底架;
所述底架包括:边梁和安装框架;
两个所述边梁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框架结构,所述边梁的内侧底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托筋;
其中,所述动力包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
所述安装框架的外侧面与所述边梁抵接;
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面与所述托筋搭接;
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面与所述地板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内墙、外墙和排烟风道;
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分别与所述顶架和所述底架连接;
所述内墙的内侧为客室;
所述排烟风道分别与所述顶架和所述底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之间;
其中,所述排烟风道至少将所述动力包的废气引导至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顶后排放。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烟风道的实施方式,通过在内墙和外墙之间设置排烟风道,将底架废气的引导至顶架后排放,满足了废气排放需求的同时,也避免废气进入客室问题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将排烟风道设置于内墙和外墙之间,保证了轨道车辆的美观,同时避免排烟风道暴露在车外或者连接处,造成废气和热量排放时进入轨道车辆内,影响客室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烟风道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顶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